近日,随着位于南京西路1173弄3号楼顶的一处大型鸽棚被平稳拆除,萦绕在周边居民心头多年的“心头大石”终于落地。这场持续数年的基层治理“攻坚战”的胜利,得益于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托“多格合一”平台,有效串联起居委会、平安办、派出所、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合力完成的一件实事。
顽疾由来:爱好成了“矛盾导火索”

这处面积达62.2平方米的鸽棚,由居民阮某某(上海市信鸽协会会员)多年前搭建,内曾饲养信鸽超过300只。起初这只是个人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鸽群带来的羽毛、噪声、粪便污染以及可能存在的房屋安全隐患,让邻里们苦不堪言。自2017年起,相关投诉便屡见不鲜,这个楼顶鸽棚成了影响社区和谐的“导火索”。
情法两难:拆除工作曾陷僵局
然而,拆除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当事人阮某某双下肢残疾,他将饲养信鸽视作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来源,因此对拆除要求反应非常强烈,导致执法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加之该鸽棚在2018年曾根据当时政策被纳入缓拆范围,复杂的情况和特殊的个案,让这块“硬骨头”更难啃下。

聚力破局:“多格合一”织就“温情网”
转机出现在2024年。面对居民的再次投诉,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没有退缩,他们决定迎难而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次,他们巧妙地运用了“多格合一”平台,串联起居委会、平安办、派出所、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支责任共担的治理团队。

执法队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数十次上门,与阮先生促膝长谈。他们不仅讲清法律法规和邻里困扰,更真诚倾听他的困难和想法。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逐渐融化了抵触的坚冰。
阮先生最终坦言,他愿意配合,但棚内信鸽品种优良、价值不菲,需要时间妥善安置。执法队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展现出充分的温度,给予了合理的缓冲期,并协助探讨信鸽处置方案。
圆满结局:多年“坚冰”终融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阮某某最终被工作人员的诚意、耐心和坚持所打动,从最初的激烈对抗转变为主动配合。

今年10月下旬,拆除工作安全、彻底地完成,工作人员随后对楼顶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和消毒,还居民一个整洁、安宁的公共空间。

► 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表示,此次鸽棚的成功拆除证明,面对基层治理的“硬骨头”,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多方力量,并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柔性推进,就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最终赢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未来,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继续深化这一有效模式,让“多方联动”更高效、“柔性治理”更贴心,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记者:郁婷苈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