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黄浦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团区委共同主办的第六季“青年智谷”,又结硕果!由“青年智谷”新阶层青年们为期三个月打造的宝兴佳园AI志愿者项目正式在“申城第一居委会”——宝兴居委会落地,通过AI技术赋能,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打造多元化智慧服务,填补社区服务空白,开启基层治理与科技融合的全新探索。
根据实际排摸,该社区户籍户数996户、人口2745人,而实际居住户数仅90户、人口258人,户籍人口是实际人口的10.6倍,属于典型的“户口挂靠型”社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 51.5%,每两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户籍结构“极度老化”;但实际居住者相对年轻,且社区居住规模小、活力低,现有活动形式单一、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尤其是户籍老年群体的需求。

“我们年纪大了,发微信打字都费劲,更别说用智能设备购物了。”参加活动的一位老人无意中的一句感叹,让“青年智谷”白领们迅速行动起来。针对这一痛点,宝兴佳园AI志愿者团队于8月7日联合“智心优活”开展首场AI体验活动,邀请AI专家现场授课,带来申花智慧“健康陪伴机器人”等设备,让居民首次近距离感受智能生活的便利,也为项目正式落地奠定了基础。
“以前总觉得AI是专家才懂的高科技,没想到现在按住说话就能发微信,这就是AI在帮忙啊!”在项目体验现场,一位刚学会语音转文字功能的老人兴奋地说。为了让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轻松理解AI,团队成员秦宏强告诉记者,他们努力为老人们构建AI服务生活场景。

“AI就是让机器学着像人一样帮我们做事,手机语音助手、视频推荐软件都是AI,退休叔叔阿姨也能轻松学会。”基于社区需求,宝兴佳园团队组建了专业阵容,涵盖AI策略师、内容策展官、运营指挥官等角色,以“以AI为桥,让AI走进寻常生活”为理念,设计了七大定制课程。

从“智慧科技生活APP扫盲”到微信、支付宝深度实操,从政务“随身办”使用到AI“聊天顾问”豆包互动,甚至包含“成果汇报与DIY创作课”,让居民用AI制作社区故事、短视频,真正实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每节课均遵循“大字体、慢操作、反复练”原则,贴合老年群体学习习惯。
项目不仅聚焦当下服务,更着眼长期发展,提出了“微光聚能”“智愿π”“益启智行”“无界智援” 四大目标体系。
“微光聚能AI志愿团”强调个体力量汇聚,“智愿π责任联盟”象征初心无界、模式可持续,“益启智行志愿矩阵”打造标准化流程,“无界智援志愿共同体”则呼吁更多人加入,让AI志愿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目前,项目已开始落地。10月28日,活动现场,“青年智谷”学员们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微信、支付宝怎么用?”“出行打车,怎么更快捷?”通过手把手地教导,让老人们使用智能设备无障碍。现场,更来了一位百岁老人吴秋凤,当天还是她百岁生日。项目组成员们早早地做好准备,和居委会干部、人大代表等一起,为老人过了一个温馨、幸福的特别生日。
作为上海首个居委会,宝兴居委会承载着基层治理的历史意义。此次AI志愿者项目不仅是对社区需求的回应,更是新阶层人士对“首创”精神的传承。“我们希望以AI打破空挂型社区的服务边界,让户籍老人即便不在社区居住,也能通过智能技术享受服务;让实际居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激活社区活力。”项目负责人表示。

“青年智谷”项目负责人陈曦旻在活动中告诉记者,希望“青年智谷”平台引导和吸纳更多新阶层青年力量,聚焦社区营造与智慧治理等重点领域,持续发掘和培育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创新方案,推动新阶层青年从建言献策的“智囊团”,转变为躬身实践的“行动派”,成为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中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区委统战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公告
2. 老字号松月楼重阳糕热销,低糖新味传递节日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