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虽小,却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细节。今年,崇明继续推进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对53座环卫公厕进行了升级,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改造后的公厕焕然一新,以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如厕体验,也擦亮了城市文明形象。 日前,记者在位于湄洲路、东门小学对面的公厕看到,完成改造后的公厕,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各类设施一应俱全,满足儿童、老人等不同人群的用厕需求。 改造后,公厕大厅内增设了全流程通行扶手,助力行走不便的人士安全通行。转角处的墙体加装了阳角防撞条,有效降低儿童磕碰风险。同时,在原有的洗手池旁增设了一个符合儿童身高的洗手盆,让幼儿能够轻松洗手。 另外,男、女厕所里均改造了一间兼具适老化、适幼化功能的专用厕所,并张贴了“适老化适幼化”标识,便于老人或家长快速找到。专用厕所里,普通马桶升级为智能马桶,使用更便捷、卫生。加装的紧急呼叫器,方便用厕者发生意外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呼叫工作人员。马桶旁安装了扶手,助力老人起身和坐下,配套的儿童坐垫圈,解决了儿童如厕难题。此外,所有厕位及男士小便池旁也加装了扶手,男厕所还增设了儿童小便池,细节处尽显关怀。“以前带孩子上厕所挺麻烦,现在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方便多了。”罗先生说。 智能化方面也同步升级。每个厕所门上都安装了传感器,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每个厕位的使用状态。市民们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各个厕位是有人还是无人状态,从而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公厕还配备了轮椅及老年人手杖,提供给有需要的市民。这些人性化的改造,让市民在使用公厕时感到更贴心、更安全、更便捷。 据悉,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是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对于一些周边老幼人群比较密集、基础设施短板明显的公厕进行了摸查,确定了53个需要改造的公厕。后续,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将继续推动公厕软硬件服务“双提升”,切实提升公厕设施实用性、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记者:范立 编辑:焦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