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申城凉意渐浓,但在普陀区“海聚英才”路演大厅里,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近日,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在此举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珍出席并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施国跃,副区长王珏出席。 大会现场 从2019年《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开发计划实施办法》的破冰,到2023年引才政策2.0版的重磅推出,普陀区卫生系统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上持续深耕发力。既精准直击了“学科短板”的关键痛点,又明确朝着“特色团队”的开发方向聚焦,更不断加强对紧缺专业人才的激励力度……随着人才政策工具箱愈发丰富多元,不仅释放出普陀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更生动诠释了“才聚普陀,共创未来”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政策“梧桐”枝繁叶茂,引来八方“凤凰”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棵“梧桐树”,便是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在首场“白衣人才论坛”上,从市级医院来到普陀区人民医院扎根的李军辉,讲述了自己和普陀的故事。“5年前刚踏进普陀区人民医院大门的时候,心里满是对医学事业的憧憬,也有对未知前路的忐忑。”他回忆道,初到普陀,全区医疗资源整体并不宽裕,但区卫健委依然专项拨款支持其肾内科学科发展。“我们新建了一个27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血液净化中心,引进了16台先进设备。”他的语气中带着自豪,“当时全上海仅有三台的设备,我们就拥有了其中两台!”这背后,是普陀全力支持人才和学科发展的投入与决心。 “白衣人才论坛”首秀 来自普陀区中心医院的朱永强以自身经历讲述了与普陀结缘、扎根成长的深切感受。得益于普陀区有力的人才政策,他于2023年放弃原三甲医院的科主任职务,选择加入普陀区中心医院,在区卫健委和医院共同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很快融入新环境,全身心投入临床一线。医院还积极整合资源,支持科室升级,扩展床位,并引进了多名硕博人才,形成18人的医疗团队。伴随设备更新与技术融合,科室开展多项上海首创的新技术。与此同时,朱永强也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向外拓展,牵头成立长三角疼痛健康研究院,促进区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 “白衣人才”集中亮相 哪里有发展的平台,哪里就是人才的舞台。现场,14名“白衣人才”作为“白衣人才论坛”的首发阵容集中亮相。未来,论坛将成为交流经验、分享前沿、碰撞思想的高地,让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持续迸发。 “一体两翼”振翅高飞,育才沃土百花齐放 外引“活水”固然重要,内育“菁华”更是长远之基。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深谙此道,在积极向外伸出“橄榄枝”的同时,更以多个“率先”,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人才成长沃土。 会议现场,普陀区东、西部医联体人才分中心分别通过《苏河畔˙人才行》和《“时空对话”:区域人才培养之路》两个微剧,生动演绎了普陀人才学院卫生分院构建“一体两翼”体系以来,在青年人才培养上结出的硕果。 去年,全区首个行业人才学院——普陀区卫健人才学院成立,随即推出的“819计划”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全链条支持。今年,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再开先河,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人才队伍锻造有机融合,创建了“一体两翼”的立体化育才平台。所谓“一体”,即卫健人才学院;“两翼”,则是依托东、西部医联体成立的两个人才分中心。 “东翼”以党建为纽带,打造“才聚卫生·智荟医联”品牌,实现多维赋能;“西翼”则以“党建赋能、多元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强临床、传中医、促科研、做科普、优管理”再加党建的“5+1”立体化体系。 如今,普陀卫健人才培养已成功实现了从“单点培育”到“全域赋能”的跨越。在“819计划”的引领下,各区属卫生健康单位百花齐放,“强院百人”“远航·旭日·翱翔”“培英”“普公英”“苗圃”“小青甘”等院级人才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人才学院—人才分中心—人才分站”三级联动、层层递进的育才网络,确保每一棵“好苗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 打破“围墙”聚势赋能,才业互兴动能澎湃 人才工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的人才培养早已越过院际的“围墙”,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大会上,一段段来自海内外、上海及其他省市各合作单位友好人士的采访讲述,深情回顾了普陀卫健与40余所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在人才领域合作的漫长历程。 “四十年来,我见证了年轻学者成长为领军者,他们在拓展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始终扎根于本土健康需求……” “今年是普陀卫生与日本北出医院建立友好医院关系的第36年,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在收获中日医疗友谊的同时,在人才交流、行业发展上不断实现突破……” 这些真挚的话语,是普陀卫健主动开放融合、将人才集聚“势能”转化为事业发展“动能”的生动注脚。多年来,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前沿学术成果分享、人才进修与现场教学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扎实推进,有效打通了“理论高地”与“临床沃土”的壁垒。辛勤耕耘,终得回响。今年,普陀卫健系统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市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创下近五年新高。 更令人振奋的是,大会现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代表一起加入“普陀健康人才合伙人”队伍,与4家卫生健康单位“牵手”,标志着校地合作、共育良才的篇章翻开新的一页,为人才成长搭建起更高、更广的平台。 暖心服务浸润心田,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除了硬核的政策和广阔的事业,普陀区更懂得“以心换心”,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温暖人才,涵养近悦远来的优良生态。 对内,涵养人才生态: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主动倾听心声;举办“身边人讲身边事”故事会,让优秀人才的榜样力量熠熠生辉;以各项务实举措做好服务,全力扫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人才活动 对外,当好“健康管家”:建立区级人才健康服务点,推出“高层次人才-优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辟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并主动将服务送进楼宇、园区,让每一位来到普陀的人才都能“安心干事、舒心生活”。 会上,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的拔尖人才和“白玉兰”青年人才获赠普陀“人才优享包”。这份优享包,不仅涵盖生活服务、管家服务、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政策红利,更是一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度传递。 站在迈进“十五五”的新起点上,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营造招才引智环境;持续以爱才敬才的诚意、不拘一格的引育机制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推动人才与区域发展双向奔赴,为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普陀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