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是你们救了我!”这面锦旗藏着司法所的温情故事→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0-23 23:42:30

近日,宝山区吴淞街道司法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来访者——暂予监外执行对象李某。她手拿锦旗和感谢信,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反复说道:“是你们用真心暖了我的心,帮我走出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从“讲台”到“困境”:一位退休教师的人生低谷

年逾古稀的李某,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期间荣获多项荣誉。退休后,本该享受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却因法律知识的盲区,在不经意间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昔日的荣光被法律的制裁取代,人生轨迹就此转折。屋漏偏逢连夜雨,李某在服刑期间被确诊为严重肝脑疾病,剧烈的病痛不断侵蚀着她的身体,更彻底击垮了她的精神防线。即便依法获批暂予监外执行,回到社区后,她的生活依旧被阴霾笼罩:身体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对家人的愧疚、对自身过错的悔恨、对未来的迷茫,像一道道枷锁将她困住。她害怕面对家人的责备,不敢主动沟通,整日闭门不出,把自己封闭在孤独与绝望的“牢笼”中。

以心为桥:定制化帮扶点亮希望之光

在接手李某的矫正工作后,吴淞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始终坚守“以法为基、以心为桥”的初心,没有简单地“按规监管”,而是第一时间深入走访,全面掌握她的经历、身体状况与心理困境,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充满温度的个性化矫正方案。

一是解开“心结”重获新生勇气。“她的病根在身,更在心里。”工作人员深知,要帮助李某走出困境,首先要打开她的“心结”。他们一次次上门走访,像亲人般与她促膝长谈,耐心倾听她的委屈与痛苦,用真诚与共情慢慢融化她心中的坚冰。司法所还专门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员为她开展一对一心理矫治,通过专业的疏导技巧,帮助她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引导她正视自己的错误,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李老师,您曾经用知识照亮了学生的路,现在犯了错但也承担了责任,只要好好治病、好好生活,依然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温暖的话语、耐心的陪伴,渐渐让李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也让她重新燃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开始主动与家人沟通,修复亲情关系。

二是解决“难题”筑牢生活的底气。在关注李某心理变化的同时,工作人员更把她的“柴米油盐”“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用责任为她的生活兜底。了解到李某因服刑导致医保、社保手续中断,看病、生活都成了难题。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主动对接社保、医保部门,梳理材料清单、手把手指导,最终帮助她顺利恢复了社保与医保待遇;并在逢年过节时,为她申请了米、油等帮困物资,彻底解决了就医和基本生活的后顾之忧。当工作人员将满载关怀的物资送到李某手中时,她感动得声音哽咽:“你们不仅没有放弃我,还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份温暖我永远忘不了!”

如今的李某,早已褪去往日的愁容。在司法所的精准帮扶下,她不仅解开了心理的“疙瘩”,主动修复了家庭关系,还积极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重新融入社区生活。

锦旗和感谢信,不仅是李某对吴淞街道司法所的真挚感谢,更是对社区矫正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最好见证。近年来,吴淞街道司法所在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的大力指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始终践行“用忠诚筑牢法治防线,用善良化解隔阂坚冰,用责任护航矫正之路,用担当托举新生希望”的誓言。用心管教好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让规范执法彰显法治温度,让教育帮扶点亮重生之光。

接下来,吴淞街道司法所将继续坚守初心,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温暖的服务,努力让社区矫正工作赢得更多尊重,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社会肌理,根植群众心田,为建设平安宝山、法治宝山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真情与力量。

通讯员:盛苏敏

编辑:张思源

资料:法润宝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