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 文章详情

苏州河逆袭!打工人必看的几大城市新地标

转自: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2025-10-23 21:19:05

“苏州河上一座桥,烟波倒影摇啊摇”,外白渡桥上,青年昆曲演员张冉用水磨腔哼唱沪语,漾起回忆。这则短视频热上社交媒体,而苏州河也成了上海城市有机更新的鲜活“取景框”。

图为今年国庆假期,世界赛艇运动员汇聚于苏州河上百舸争流。/周俊超摄

“十四五”期间,上海城市更新面临新考题,如何兼顾民生改善和风貌保护——换句话说,既要物质富足的“面子”,又要精神富有的“里子”。

数据记录印迹:2022年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提前收官;2023年至今年6月底,“两旧一村”改造持续推进,零星旧改完成29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7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认定44个项目。

宝兴里、梦花街、顺昌路、蕃瓜弄、保屯路、红旗村……从“一户一方案”到数字赋能旧改,从原拆原建到开拓资金来源,伴随着城市界面不断打开,民生获得可触可及,更重要的,透气的空间肌理,涵养着城市发展脉搏,让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融。

因地制宜,更迭出“如意”生活

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位处南京路步行街后、苏州河边。小区还有个诗意称谓——如意里。但住房老化、生活配套欠缺、公共空间逼仄,这些现状一度与“如意”二字并不匹配。

加装电梯、房屋修缮、社区微更新……“十四五”期间,山北引入社区规划师,“点穴”般进行了一轮轮有机更新。小区有了口袋公园、雨水花园、增设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等。如意里的生活终如意。

“有机”二字,意指一种可持续。

图为望着蕃瓜弄更新的效果图,居民徐宏宝盼着早日回搬。/叶辰亮摄

静安区蕃瓜弄,2023年上海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之一。周子闳等15名静安区人大代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联名呼吁,加快推进蕃瓜弄改造。百姓呼声、代表建言,让蕃瓜弄旧改加速攻坚啃硬,创新了“旧住房改造八法”,针对全市普遍存在的新产权证“办证难”等问题率先推出政策、减免契税。其治理经验被收入“2023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建设和发展案例展”。

因地制宜、各有各法,城市更新在苏州河两岸有了丰富的实践路径。

图为中岚居人才公寓。/张伊辰摄

距离苏州河步行约数百米的普陀区中岚居,如今是上海文化人才集聚的新居所。社区自带的4500平方米商业区,让“夜归者”有了温暖补给。同步建成的苏州河书房,配置了1000册人文艺术、历史文化类图书,精准投向文化人才的志趣。

风貌保护,激活整体发展潜能

上海邮政大厦、原福新面粉厂、原申新纺织厂……苏州河两岸错落布局着无数工业遗存,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这条上海的母亲河,不仅圜裹着日常烟火,也是城市的呼吸、脉络所在。

图为苏州河上首座独塔悬索桥——百合桥。/张伊辰摄

兼顾民生与风貌,从一座座横跨苏州河上的桥就可具象感知。五年间,这些桥持续更新改造,增添视觉设计,增加慢行功能,增设光影效果。追踪普济路桥改造多时,周子闳从相关部门获悉:改建方案正在深化,将加快协调相关部门统筹推进。

图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百年建筑,与水清岸绿的苏州河相映成辉。/张伊辰摄

跟踪研究苏州河两岸更新近十年,同济大学助理教授朱怡晨对数据谙熟于心:两岸有65处工业遗存,根据沿岸空间资源禀赋不同,自然而然地造就三类更新方式——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适应性再利用、基于工业景观再生的城市综合体开发、滨水公共绿地内的抢救性保护。

富图格雅(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正是适应性再利用的鲜活案例。脱胎于百年仓库的它,保留着原始的砖砌结构、混凝土梁。大楼底楼设计成“行人友好”的开放式空间,嵌入餐饮、咖啡等功能,楼上则是定期焕新的艺术展陈。

“苏州河沿岸的‘首层界面’向公众打开,”朱怡晨说,城市更新撬动放大了苏州河沿岸区域的整体发展潜能,通过嵌入更多通透性设计,让水岸与腹地顺畅通达。

图为鸟瞰苏州河华政段滨水区域。/张伊辰摄

更有不少社会主体主动“破墙”。位处苏州河长宁段的华东政法大学,开放校园,融入滨水空间,打造了上海首个全面开放的历史校园滨河景观带。为更好融入城市风貌,与毗邻建筑的红砖墙面搭配,滨河步道特地选取了大理石拼贴路面,颇具“弹格路”意境。

有机更新下,苏州河的模样不仅仅是水清岸绿。河岸边,老建筑承载新时尚;河堤上,广邀市民为苏河共创作诗,供人赏鉴……城市有了俯拾皆是的动人故事。

开拓场域,丰沛人文经济

还有一些料想之外的溢出。如今的苏州河两岸,吸引集聚一批海内外龙头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扎根于此。

蕾虎,从南京西路商圈后街“巨富长”长出的中国设计师品牌零售集合店,曾在英国“百年老字号”哈罗德百货开设快闪店。本月,蕾虎先锋时装艺术节首次落户静安苏河湾的一处优秀历史建筑内。不只是蕾虎。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期间,多场设计师订货会选址苏河湾,吸引“全球买手”汇聚于此。

有机更新,更迭出了新的视角与体验,也牵引出新场景、新业态。

图为苏州河虹口段开出限定市集。/叶辰亮摄

如今,人们可乘坐游船,饱览两岸风貌,也可参与水上运动,竞逐灵动河道,还可在河岸边邂逅一场艺术市集。苏州河虹口段,因邮政博物馆门口框住陆家嘴天际线的绝佳视角,吸引不少游客打卡。眼下,北外滩街道管理办主任林菁菲正与团队抓紧研究深化河滨市集的设计方案,让取景框带来流量,更带来发展增量。

放眼苏州河畔,既有苏富比空间、UCCA Edge静安尤伦斯美术馆等顶尖艺术机构形成的复合型艺术生态圈,也有由旧书市集、滨水市集交织成的浓郁人文生活新场域。

图为静安国际光影展期间,“苏河光映厅”迎来特别展映,新增投影建筑面、拓宽光影幕布。/叶辰亮摄

这些新场域也吸引着全球艺术家共创共享。比如,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位处苏州河畔的静安区万象天地慎余里吸引了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家以光影为画笔,将心目中的“家园”投射到海派建筑外墙。创意想象,激荡出消费新活力,带动商圈实现增长,提升能级。

– END 

资料:文汇报

编辑:王思琲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往期精选

【进博会城市运行保障③】迎进博、优环境,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示范区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本市开展“2025年上海市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应急抢险演练比武”活动

全力完成好全年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政府召开四季度工作会议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