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构建大普法格局,新泾镇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的法治建设新模式

转自:上海长宁 2025-10-23 15:29:16

“八五”普法期间,新泾镇以“法治、平安、和谐”为理念,积极构建大普法格局,让普法工作与基层治理、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江南韵味的法治建设新模式。

让法治元素悄然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八五”普法期间,新泾镇打造并推出了一条红色法治文化线路(新泾镇法治文化广场—中新泾公园—新泾阅空间—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让这些随时可阅读、可体验、可感知的法治文化点位成为居民身边的“小确幸”,为法治新泾建设增添一抹独特的亮色。

地域文化别具一格,新泾镇的民俗文化资源禀赋丰富。将法治与民俗充分结合,5年里,新泾镇努力打造长宁区“西部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擦亮“法治+民俗”品牌金名片,为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郊农民画代表作品之一《古井旧事》为基础,以化解邻里纠纷、打造和谐社区为主题,新泾镇精心创作舞蹈作品《古井趣事》,获评2022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舞蹈类“优秀群文新作”,并于今年成功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

说起由“神笔爷叔”李荣光创作的《民法典系列漫画》,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该作品通过18幅“场景式”“沉浸式”漫画,将普法宣传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普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成为极具新泾特色的原创普法作品之一。

不仅如此,新泾镇还立足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题,创作《阳光小新成长记》连环画,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多重保护的角度,解读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知识。连环画在新泾镇各中小学校广泛传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辖区面积大、居民区多,如何实现普法宣传、社区治理的双向并举?对此,新泾镇充分发挥法治赋能作用,深化“三所联动”机制,在33个居民区设立调解点,针对社区治理难点、居民矛盾纠纷精准施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镇,有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

面对发生在辖区的一起非婚生未成年人在监护保障、户籍办理、教育权益等方面存在多重难题的特殊案例,新泾镇依托“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专项部署,始终坚守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实践中系统性探索长效方案。

在圆满解决这一个案的基础上,新泾镇持续创新普法方式,既推动“以案普法”,也实现“按需普法”“互动普法”,以及在户籍协调中充分运用“法律意见书+事实佐证”等普法模式,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更多困境儿童的权益保障工作中。

“八五”普法期间,新泾镇持续深化普法工作,发挥好“法治+民俗”特色,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营造日益浓厚的法治氛围,助力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图片来源于新泾镇
撰稿:闫 漫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