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红色引擎驱动,综合网格发力!江宁三星坊老弄堂上演“焕新记”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23 14:22:32

家住江宁路街道三星坊居民区康定路418弄的张子安,今年72岁,在此居住已40年有余。最近,她特别开心——改造后的家中,再大的雨也能保持干爽;窗外的百年老弄堂,重新粉刷墙壁后,焕发出新的光彩。

今年2月起,作为区直管公房建设项目,康定路418弄与陕西北路835弄启动了为期近半年的综合改造,超过600名居民受益。工程的顺利推进,既是基层党组织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成功实践,也是综合网格协调机制效能的生动检验。

党建引领“聚合力”,服务群众“心贴心”

康定路418弄和陕西北路835弄均为新式里弄,老弄堂条件有限、矛盾易发,如何有序推进改造项目成为摆在居民区党总支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居民区党总支迅速牵头成立由居委会、小区物业、居民代表及党员骨干组成的“攻坚小组”,通过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时与工程方多次沟通,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确保物业与施工方协同配合、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针对改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攻坚小组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例会提前制定预案。例如,针对卫生间改造期间居民如厕难问题,小组提前与相关住户沟通,引导邻里互助解决。这种未雨绸缪的工作方法,为工程推进赢得了宝贵的群众支持。

改造工程不仅是房屋的修缮,也是对小区公共秩序和邻里关系的梳理提升。改造前,一位老人为停放旧自行车,在公共区域搭建了一个小“车棚”,导致施工队无法粉刷附近墙壁,引发邻里不满。但老人年事已高,无力自行清理。

居民区党总支和攻坚小组商量后,安排与老人相熟的居民和党员骨干上门,耐心解释安抚;小区物业则配合施工方拆除“车棚”。“车棚”拆除后,墙壁粉刷工作顺利进行,楼道环境焕然一新。这一高效处置,既及时化解了邻里矛盾,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成效。

网格协调显效能,问题响应“加速度”

推进过程中,综合网格协调机制发挥出显著效能,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康定路418弄一处屋顶存在违章搭建,阻碍了整体改造工程的进行。

得知情况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向常德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反映。综合网格迅速召集街道城管中队、服务办、派出所和居民区,共同商讨推进方案。

经协同排查,工作人员了解到违建房屋主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城管中队立即与老人儿子取得联系,在电话中细致阐明违建对小区改造与公共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拆除方案。老人儿子主动委托并邀请检测机构对房屋进行检测,在收到结果反馈后,他表示将支持配合拆除违章搭建。这一举措不仅为改造工程扫清障碍,彻底解除了一处悬在头顶上的安全隐患,也让其他居民看到攻坚小组的决心。

居民自治激活力,我的家园“我做主”

老弄堂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也是社区风貌与集体记忆的重塑。在墙面颜色、门头设计等关乎社区“颜值”与气质的关键决策上,攻坚小组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选择权充分交给居民。小组深知,老弄堂原住民对家园感情深厚、凝聚力强,必定愿意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事实证明,当居民代表被邀请参与商议时,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围绕墙面颜色,居民们反复讨论,最终选定鹅黄色砖块搭配枣红色线条的方案——暖色调既让人倍感温馨,又留存了老上海十里洋场的历史韵味。而康定路418弄“三星坊”门头字体颜色的选择,更是经过多轮激烈讨论,从红字到黑字,几易其稿后,“黑字”方案以典雅大气的风格脱颖而出,赢得一致认可。

这一过程,让改造成果真正调动了居民自治的活力,真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生保障强长效,筑牢社区“安全线”

今年防台防汛期间,小区改造已近尾声,但居委会、物业等部门丝毫没有松懈。他们生动践行着“枫桥经验”,坚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弄堂里。

在小区保安室门口,贴着一张醒目的告示,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施工队、居委会、物业等部门的联系电话,号召居民“有事就打这些电话”。

党建引领下的物业治理机制始终高效运转着,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响应及时。无论是咨询还是报修,只要接到电话,工作人员便立即协调,迅速赶到现场查看。此前,有居民反映家中门框被白蚁蛀蚀,求助电话打出后,物业的灭蚁队伍立即上门处理,,高效解决居民难题。

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模式,将许多潜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工程收尾和社区长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让老弄堂的“焕新”不仅有一时之变,更有长久之安。

(资料来自:江宁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