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启动试点
2024、2025年纳入
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年来,名为“追光小屋”的
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项目
已累计为千余户家庭
完成了居室改造
惠及全市未成年人1296名
从“有居”到“优居”
这间小小的“追光小屋”
承载的意义远超物理空间的焕新
推开一扇扇焕然一新的房门
改变的轨迹清晰可见:
左右滑动查看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浦东,曾与母亲、妹妹挤在11平米房间的小雨,拥有了带储物功能的上下铺和独立书桌。他从角落走向舞台,成为班级朗诵比赛的积极参与者。
在徐汇,一个五口之家的重组家庭,通过巧思设计的“S型高低隔断床”,为姐弟俩隔出了各自独立的天地。3平米的走廊被赋予新生,挂上洞洞板和磁吸白板,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小天地。
在长宁,来自单亲低保家庭的小明,房间里多了一个专属展示柜,他心爱的剪纸、手工小船被温情安放。这个柜子,守护着他的爱好,更滋养着他的尊严。
项目依托全市统一的“1+3+6+X”标准模式,确保每间小屋安全、实用、舒适。面对千差万别的家庭情况,实施团队坚持“一户一策”,用灵活隔断与定制家具,不仅实现分房、分床的功能需求,更守护了孩子们对隐私和独立的渴望。
左右滑动查看“1+3+6+X”标准模式
“追光小屋”改变的
远不止是一间房的物理空间
项目建立“一人一档”长效跟踪机制,由青少年事务社工全程介入。他们不仅是改造的协调者,更是成长的引路人与温暖的陪伴者。
左右滑动查看服务全流程
对黄浦的高中生小吴而言,一个独立的书桌曾是奢望。当“追光小屋”带来转机时,她既有期盼,也有对“新环境”的忐忑。项目组敏锐察觉、用心疏导,赶在开学前完成改造,让她将忐忑化为了备考路上安心的力量。
在奉贤,曾因家庭困境而逃学、自我封闭的叛逆少年小绽,在社工的耐心引导和“追光小屋”落成的双重激励下,主动要求重返校园,并说出了“想把落下的课补一补”的心声。
三年来,项目累计提供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等各类专业服务4300余次,组织戏剧疗愈、抗逆力提升等团体活动百余场。调研显示,受助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交往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是一场政社协同、
多元共建的温暖接力
在市区两级财政保障的基础上,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广泛汇聚社会资源。浦发银行、中银保险、中建科工、上海火焰蓝消防救援公益基金会等爱心力量持续注入,从成长物资、风险保障到安全环境,为孩子们构筑起全方位的支持网络。
改变,在悄然发生,善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浦的思雨在失去多位亲人后,在社工陪伴下走出阴霾,今年她选择考入高校社工专业,决心回馈社会。
普陀的小晨在小屋中点燃了“国防梦”,立志报效国家。
虹口一对姐妹花的“新屋”被同济大学的“追光小分队”划分为多个功能区,两张L型书桌兼顾独立与互动。最让奶奶欣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她们现在学习更自觉,成绩也跟上来了。”
一名孩子在感谢信中动情地写道:“这个夏天,你们带来的光,照亮了逼仄的角落,也照亮了我的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间间被点亮的“追光小屋”,正是人民城市生动的实践和温暖的注脚。它照见的,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家庭重新燃起的希望,更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所投射出的、充满关怀与力量的光芒。
欢迎致电上海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了解更多项目详情与参与方式。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沈蔚、姚佳森
终审:徐帅
点亮
追光小屋温暖成长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