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云飞”注定要“飞云”,在高海拔徒步14公里,只为……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21 22:05:40

风景之外

还有怎样的生活?

闵行有这样一群人

跨越千山万水,离别温馨小家

奋战在远方对口支援的第一线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注定要“飞云”(节选)

点击收听音频

“满身泥装”交上真心朋友

要是在往年,每逢端午节施云飞都会带上妻儿,回到崇明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品尝家人包的粽子。

而2012年,作为上海援滇干部的他,则是在闵行对口帮扶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参加香格里拉更名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并与当地藏族干部群众一起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细节。

或许施云飞在出生取名时就注定与云南有缘,“云飞”注定要“飞云”。2011年6月,施云飞接受组织的派遣,飞赴云南,开始为期两年的援滇工作。

在上海时曾当过教师、副校长和闵行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的施云飞,在迪庆州挂职教育局副局长,但他的工作范围却非局限于教育领域,工作重点则聚焦于香格里拉县。

施云飞向记者表示,这是一次挑战和转型,自己必须“在工作中学习”,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多看、多问、多感受。“香格里拉是一个革命圣地,当年贺龙曾率领红六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这里。”一年来,施云飞已先后两次参观当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

香格里拉在藏语里意为“心中的日月”,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地。到这片“彩云之梦”的土地上短期旅游,或许是许多国人的梦想。但长期在这里工作,可就没那么“美妙”了,香格里拉全境平均海拔3459米,是一个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高原山区农业贫困县。

援滇期间,施云飞近一半时间是在下乡,走村串户,访问当地干部群众,深入开展调研,为而后援助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决策。

每一次下乡前,施云飞都会做足“功课”,比如备好太阳镜和旅游鞋,以适应高原山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但是,路途的艰辛经常还是出乎预料。

有一次到虎跳峡镇察看核桃种植基地,上山的土路足有17公里,在汽车颠簸了10公里后,剩余的7公里土路汽车根本没办法开进去。结果,来回14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高原缺氧,道路陡峭,这一路走得相当艰辛,让施云飞刻骨铭心。

2012年3月下旬到4月初,施云飞下乡参加援外项目的验收,在11天时间里,他吃住在村里。饿了就炒个土豆丝充饥,累了就和衣躺一会,洗漱就到山上去接水。“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我很珍惜每一次与当地老百姓相处的机会。”施云飞说,“当地干部群众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对我们这些援滇干部很有启示。”

每一次下乡,常常是带着满身泥土回来。但施云飞很看重这身“行装”:只有深入一线,与当地干部群众交上真心朋友,才能做好每一个援外项目。

(原文刊载于2012年6月29日《闵行报》)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们邀请了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一张张脱贫的笑脸和村民们又燃起的希望,是在远方的那些对口支援干部们克服环境、生活和工作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传递着来自上海的温度、闵行的温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本书是对闵行对口支援工作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和追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

2025年10月起,第三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黄逸昕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