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十四五”外港海通码头国产汽车出口量年均增速10.6%

转自:浦东观察 2025-10-21 21:17:05


从空中俯瞰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超十万平方米的场区内,各色汽车首尾相接整齐排列。场区外,平板拖车接连不断满载而入。眺望远处码头岸线旁,数百辆国产汽车从内贸船上缓缓驶下。另一边,三艘大型汽车滚装船静卧在江波之上,数千辆汽车有序驶入船舱内,等待发往海外……



这里24小时全天候作业,平均每天有4000辆国产汽车从这里出发,驶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前,当我第一次踏入海通码头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九科科长陈佳说,其日常工作就是外港海通码头进出口汽车的查检监管。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外港海通码头累计出口国产汽车超532万辆,出口量年均增速10.6%,新能源汽车占比从34%提升至59%。


五年来,陈佳感受最深的,除了出口规模的不断攀升、出口汽车“含绿量”更高,还有汽车出口的“更快”“更省”“更自主”。


“这两年海通码头虽然日益忙碌,但汽车进出港区却更加顺畅有序。”陈佳说,几年前,海通码头也面临堆场空间资源不足等“幸福的烦恼”。在2022年海通码头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时,叠加出口车辆集中到港、滚装船运力不足等因素,海通码头汽车堆场资源紧缺的矛盾就开始显现。如何提升存储能力,成为海通码头保障国产汽车顺畅出口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3年年底,国内首座全封闭自动化立体车库在这里建成投入使用,最高可容纳6160辆商品车,单车平均占地面积仅2.37平方米,所需堆存面积不足传统平面场地的六分之一,成为提升码头吞吐能力的关键引擎。


在立体停车库建成后,外港海关以精准、顺势、高效监管为目标,集成智能化设备、远程监管等新技术手段,做到车辆“进、出、转、存、验”全流程顺势管控和可视化精准监管,大大缩短了汽车出口的通关时间。



此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江海联运’这种经济高效的物流模式运送出口汽车。据了解,以往,板车陆路运输是汽车从工厂运往出口码头的主要形式。2021年以来,穿梭于外高桥港区与长三角各港口间的内贸船明显增多。江海联运模式实现了长江沿线港口与上海外高桥港联通一体,相较于一车只能装8辆汽车的平板拖车,内贸驳船装载量大,可基本保证按时运抵码头。而且,由于减少了汽车装卸,出口车辆的质损率也显著降低。


今年7月,汽车出口江海联运中转模式首次拓展到长江上游港口,有效提升出口汽车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据企业测算,相较于传统一体化报关模式,在江海联运中转新模式下,每台车可节约综合成本约1500元。


随着码头上国产汽车滚装轮越来越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激增的大背景下,为了降低巨大的物流成本,汽车企业选择造船买船,打造“远洋船队”来缓解运力不足和运费昂贵的问题。从2024年初首艘由中国船东投资建设的全球现役装载量最大的清洁能源船“上汽安吉申诚”号滚装轮在外港海通码头首航开始,“国轮国造、国车自运”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就已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自营整车物流船队,共计39艘滚装船舶。其中,今年5月投入运营的一艘大型滚装轮以9500个车位刷新全球最大装载量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