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国家授时中心长时间被美国网攻!没人比她更懂“北京时间”的重要性

转自:上海科协 2025-10-20 14:59:05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施的重大网络攻击案。
美方从利用境外某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窃取敏感资料,到动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实施高烈度渗透,其目标直指支撑中国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北京时间”。

国家授时中心为何成为美方的攻击目标?

被美国情报机关长期网络攻击入侵的国家授时中心都有哪些职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专家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原名陕西天文台,成立于1966年,承担着国家标准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高精度的国家标准时间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没有哪个物理量能像时间这样既维系着经济社会的精密运转,又支撑着亿万人的协同生活,还保障着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魏栋表示:

  • 时间差一毫秒,变电站就会时序混乱,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 时间差一微秒,国际股市的交易就可能会有几千亿的变化。
  • 时间差一纳秒,也就是10亿分之一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日常通信,无线电载波无法同步,手机通话和上网无法实现。
  • 时间差一皮秒,也就是10万亿分之一秒,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可能造成“嫦娥”无法成功返回。

“北京时间”,由她牵头测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资源勘探、工程建设、地图测绘等领域都对计时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时的中国天文学界百废待兴,时间测量精度世界倒数。

1955年,国家将提高授时精度的任务下达给徐家汇观象台,32岁的叶叔华挑起了大梁。此后的十年,她攻克经费不足、人员有限、设备落后等重重困难,让中国授时精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叶叔华国家需要有我们独立的授时系统。怎么做才能在国际上站得住?最后也确实是除了国际上几十个国家合作的国际时间局之外,就是我们(领先),比当时的苏联系统还要好。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国几个天文台一起合作,最后的数据都汇总到上海,我们来做最后的计算和处理,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把它变得最好。

天文测时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观测仪器精确度和观测环境(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即使同地不同仪器或观测者也会有系统差;二是星表误差和台站经度值误差,导致不同台站测时结果分歧,需研究消除仪器系统误差以建立稳定时号改正数系统。这些误差虽研究多年,但至今未得到满意解决。
叶叔华团队最初采用国际时间局方法(忽略系统误差,假设各台站系统误差代数和为零),但该方法有缺陷,中国授时台站规模小,无法照搬其技术框架,必须开创自主化的解决方案来破解这一困局。

1966年,叶叔华团队找到解决办法,发表论文《我国的综合时号改正数》,提出我国综合时号改正数订定方法:因观测组数受多种因素影响,观测者权不等且带有系统差,故以观测者为单位,按观测组数取权,并采用假定人仪差月变化权平均值为零来保持系统稳定,即使仪器台站数量变动,系统长期稳定性仍能保持。

1965年8月3日,“综合时号改正数”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鉴定书认为道:我国的综合时号改正数的精确度已经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这就为我国应用部门采用我国自己独立的综合时号改正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65年12月25日,国家科委下达文件,宣布自1966年1月1日起全国各个应用部门一律采用上海天文台所刊布的综合时号改正数。

自此“北京时间”音响通过短波广播走了千家万户,叶叔华也由此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摄影:鲁鸣

国家授时中心有多重要,

一图了解

编辑:四月

上海科协综合整理自央视网、中科院之声、墨子沙龙、玉渊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