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智慧公证”打通数据壁垒,为民解忧彰显温度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0-20 12:45:22

近日,市民王女士在杨浦公证处办理父亲遗产继承公证时,深切感受到了“智慧公证+大数据互联”带来的便利。原以为作为独生子女、父母为原配夫妻的继承手续会十分简单,不料因历史档案缺失险些陷入僵局。最终,公证员张婷依托上海市智慧公证系统,以及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公证难题迎刃而解,王女士顺利完成了继承权公证。

容缺受理+主动调查

公证服务“向前一步”

王女士的父亲于2024年去世,遗留下一套房产。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她虽能说出祖父母姓名、大致死亡时间和生前可能的户籍地址,却无法提供其死亡证明,也不清楚父亲人事档案的保管单位。炎炎夏日,如要求王女士和其年迈的母亲自行寻找线索、往返奔波,对于有孕在身的王女士而言可谓更加“雪上加霜”。

公证员张婷在了解情况、初审材料后,切实将“公证规范优质”行动贯彻在窗口服务的每个环节,立即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先受理申请,后补材料,同时,在王女士及其母亲的委托下,张婷主动提供代为调查服务。通过向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退休职工活动中心问询了解,张婷查实了王女士父亲的人事档案;又根据王女士提供的细微线索,调查人员辗转多个派出所,终于核实了其祖父母的户籍以及报死亡信息,并成功获取身份证号码。

数据互联现真相

多层关系一“键”厘清

在进一步通过“智慧公证”系统核实相关情况时,新情况再次出现了。通过输入其祖父母身份证号码,提交查询婚姻档案信息申请后,经大数据反馈,张婷发现其祖母曾有再婚记录。张婷进一步向王女士和其母亲问询,两人表示年代久远、对相关情况不甚了解。那么继祖父是否健在?是否与王女士父亲形成抚养关系?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继承权的分配。此案又陷入了困境。

面对新问题,虽无法从当事人这边获得有用的线索,加之年代久远,寻找其继祖父的户籍信息也犹如大海捞针,但是张婷没有退缩,她细细翻阅所有材料,终于看到在祖母和继祖父的结婚登记档案信息上记载的第一代身份证号码。她借助公证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公安信息”渠道尝试查询,终于成功查实继祖父已去世,并通过上海市智慧公证系统获取了其具体死亡日期。这一关键信息的落实,彻底扫清了继承关系中的法律障碍,确保了王女士权益的顺利继承。

为何要查祖父母、继祖父?

继承权顺序决定调查必要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继承父母的房产,还要查祖父母甚至继祖父的生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若王女士的父亲去世时,其祖父母仍在世,则祖父母同样享有继承权;而若祖母再婚,且继祖父与王女士父亲形成抚养关系,继祖父也可能纳入继承关系网中。因此,必须逐一核实这些人员的生存状况和法律关系,才能确定王女士是否为唯一合法继承人。

记者从杨浦公证处了解到,本次公证是杨浦公证处推进“智慧公证+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的典型成果案例,通过接入公安、民政、不动产等政务数据系统,公证员可在线核查户籍、婚姻、死亡、不动产登记等关键信息,大幅减少当事人提供证明的负担。此外,上海市公证行业推行的“公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只需作出真实承诺,即可免于提交部分证明材料,由公证员通过后台数据核实完成证明过程。

杨浦公证处通过“容缺受理+数据核查+告知承诺”三合一服务模式,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不仅提升了办证效率,更体现了公证机构在法治社会中的服务本质,公证处从来就不是“盖章机构”,而是贴近民心、维护权益的法律堡垒。张婷告诉记者,由公证处“跑起来”提供代为调查服务,让数据赋能点亮公证服务,真正让公证服务的距离“归零”。智慧公证的背后,是他们始终“在路上”的初心。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