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有授课有案例,有互动有讨论,“静治慧”品牌沙龙巧破物业治理难题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20 08:29:39

“我觉得楼组的活力不在于有多少规定,

而在于有多少人愿意为之付出”

“我们要把业主们

凝聚成有共同利益和行动力的集体”

……

近日,静安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学院打造“静治慧”品牌沙龙,聚焦楼组自治效能提升、维修资金规范管理等关键议题,结合“小班化”教学,采用“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头脑风暴+互动问答+小组讨论”形式,对楼组长、业委会成员、社区干部等群体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与物业治理的深度融合。

楼组当家解难题 治理生根聚幸福

为激活楼组自治活力、提升楼组长履职能力,推动楼组自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治理”,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区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学院,以“破解物业‘小难题’,共筑邻里‘大幸福’”为主题,开展基层治理骨干赋能沙龙。20名楼组长齐聚一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分享中,探索物业治理与楼组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方法。

上海市高级社工师、上海澜途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乔佳琦以“强化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末梢”为主线,围绕“物业治理融入楼组建设”,详细讲解了“了解楼组、建立队伍、制定公约、开展活动、楼组议事、硬件装饰”六大核心环节。

实操案例

让治理思路“活”起来。

静安寺街道枕流公寓

是有着“海上名楼”美誉的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面对信报箱破损、非机动车棚老旧、花园绿化杂乱等居民长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枕流公寓以“社区微更新”项目为契机,深度实践“广泛提议参与好,民主商议协商好,分类决议决策好,多方咨议管理好,社会评议监督好”的“五好五议”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品质提升、社区治理优化”。

石门二路街道嘉发大厦

作为典型的商住两用社区,业态复杂,楼组组建“楼管会”,挖掘治理达人,带动居民共同参与楼组事务;制定《嘉发大厦住户手册》,以软法指引为小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年以来,业委会尝试探索数字化路径提升物业治理能力,街道联合浦江数链打造区块链数字档案系统,力求解决小区账目不清、维修难溯、管理低效等痛点,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交流互动

让治理举措“实”起来。

沙龙特别设置了“楼组漫步”“思创集市”互动环节,楼组长们以社区为单位,围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就如何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提升楼组自治能力等关键问题展开头脑风暴。

大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金点子,例如:创建“楼组公益积分”与“微心愿”兑换机制,将无形的社区贡献转化为有形的激励和价值认可;打造“楼组公共会客厅”与特色文化品牌,将物理空间和情感文化作为凝聚居民的黏合剂,让楼组有“家”的归属感和辨识度;坚持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运转,通过“社区微更新”“美丽楼组”选树等,将楼组的“关键小事”办成居民身边的“暖心实事”。

管好社区钱袋子 激活治理新引擎

为进一步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与公共收益的管理流程,静安区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学院举办了“维修资金与公共收益管理工作实务指导”专题培训,各街镇居委会干部、业委会成员、业委会执行秘书等共计28人参加培训。

课程紧扣基层实际需求,设置政策解读、实操指导、案例分析和互动答疑四大模块,通过系统讲解与实操演练,帮助基层工作者掌握政策要点、提升业务能力。

培训特邀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夏朵园小区业委会主任、老陈工作室带头人陈锡贤主讲。凭借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陈锡贤深入浅出解读《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政策,重点拆解维修资金“申请流程、应急使用条件”与公共收益“台账建立、财务规范”等关键环节。针对“维修资金使用公示不及时”“公共收益账目混乱”等真实案例,他引导学员现场讨论、剖析问题,学员们认真听讲、踊跃提问,纷纷表示,“现在不搞‘一锅烩’,而是按需‘开小灶’,真正让培训内容走进我们心里、用在实际中。”

小物业,大民生,物业管理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是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更是夯实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下一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联合区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学院,紧扣基层治理骨干差异化培训需求,系统构建分级分类、精准施教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

记者:黄竞竞

编辑:徐悦琳

资料:静安区委社会工作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