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享健康丨记住“8+2”风险与“120”口诀,守护脑血管健康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19 20:35:08

脑卒中病情十分凶险,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卒中已不再是老年人高发病,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也会“中招”。脑卒中重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一、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预防的核心就在于管理和控制这些可干预的因素。

一级预防:对尚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群(重点是高危人群)

1. 控制好“三高”: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将它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 管住嘴,迈开腿: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的摄入;限制添加糖与反式脂肪,少吃油炸食品;多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作为主食,每天摄入足量蔬菜水果。每周坚持至少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3. 戒烟限酒:

吸烟使卒中风险加倍,过量饮酒同样危险。

4. 定期体检:

应定期体检,尤其年过40岁或有家族史者,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关注颈动脉健康,颈动脉超声是一项重要检查,能有效筛查出血管狭窄等隐患。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熬夜是卒中的隐形推手。

二级预防:已发生过脑卒中或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

1. 严格遵医嘱: 所有一级预防措施需更严格地执行。

2. 坚持长期用药: 必须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降压药、他汀类等控制高危因素的药物,不可擅自停药。

3. 病因治疗: 如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可能需评估是否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

二、注重防治结合,早期识别卒中,及时救治和康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荐40岁以上人群使用“8+2“危险评分卡进行卒中风险自我评定(见表1)。危险评分卡由8项危险因素和2项警示病史组成。

8项核心危险因素: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 血脂异常或未知;3. 糖尿病;4. 吸烟;5. 心房颤动;6. 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6kg/m2);7.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8. 脑卒中家族史。

2项警示病史:

1. 发生过脑卒中;2. 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表1 中风危险因素评分卡

8项危险因素(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

高血压

≥140/90mmHg

血脂情况

血脂异常或不知道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心跳不规则

吸烟

体重

明显超重或肥胖

运动

缺乏运动

卒中家族史

评估结果

高危

存在3项及以上上述危险因素

既往有脑卒中(中风)病史

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中危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者

如果您是“中风”高危人群,请立即向医生咨询脑卒中的预防!

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快速识别卒中症状采用“BEFAST” 或“中风120”口诀。在发病后要立即拨打120,听从120的专业建议去往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救治。

资料来源: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徐秋霞;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