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开展科技节专题讲座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10-16 20:35:01

为深化2025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海阔科创路 峰立铸根基”科技节内涵,九月期间,四场覆盖全学段、多领域的科技系列讲座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秉持“育人先育师”的理念,将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置于首位,以此赋能全体教师,更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讲座特邀上海市徐汇中学特级校长曾宪一等沪上权威学者,聚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并延伸至自然科学、数学创新及智能交通等前沿领域,为千余名师生搭建了探索科学的桥梁。系列活动由第十一批援藏——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副领队、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马云豪主持。

教师讲座

曾宪一校长以《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建设及深度实施》为题,系统分享了徐汇中学在科创教育领域的丰硕成果与前瞻思考。学校通过打造涵盖12个工程领域的实验室群、开设34门科创课程,建造了23个高端科创实验室,自主开发校本课程200门,形成了浓厚的科创生态,学生课题累计3879项,成果斐然。

曾校长指出,培育学生科创素养的核心在于教师。他提出新时代复合型教师应具备三大关键能力:

(1)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追问,激发探究本能。

(2)强化动手实验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验证真知,培养科学精神。

(3)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的能力:包括逆向思维、对比思维、发散思维与辩证思维。

未来,徐汇中学将继续秉持“课程乐生”的理念,持续优化教学,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小学讲座

葛致远和郭铨联合以《鸟儿不简单》为题,系统分享了鸟类演化与分类领域的核心知识及研究成果。讲座围绕鸟类起源和鸟类分类两大核心板块展开。

葛致远强调,理解鸟类演化与分类的关键在于把握两大核心认知:

(1)化石与分子证据的协同作用:二者共同支撑“鸟类源自兽脚类恐龙”的结论,填补演化研究空白;

(2)分类方法的科学进阶:从形态特征到基因组分析,分类准确性不断提升,助力物种精准识别。

今后,上海自然博物馆将继续依托馆藏资源与科研成果,开展更多鸟类主题科普活动,帮助公众深入了解鸟类多样性与演化奥秘。

初中讲座

顾非石教授以《数域的扩充》为题,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同学分享数域发展知识与背后历史,展现数学的逻辑与趣味。

顾老师指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在于理解“矛盾推动发展”的逻辑:数域每一次扩充,都是为解决现有运算中的矛盾;而数学思维的提升,需在验证、辩驳与思维碰撞中寻找规律。他特别强调,正如古希腊贤者所言“斗争即真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在矛盾中探索的过程,正是培养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关键。

顾老师期望同学们能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从历史故事与趣味案例中感受数学魅力,逐步养成追问、验证、思考的习惯,为后续数学学习筑牢基础。

高中讲座

同济大学白玉、洪玲教授以《智能交通初探——无人驾驶安全吗》为题,共同分享了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脉络、研究成果与实践方向。讲座通过梳理3类典型应用场景,解析4类核心技术模块,展示5项关键实验成果,清晰呈现无人驾驶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逻辑。

主讲人指出,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安全与创新的协同”。他提出研究与应用无人驾驶需建立三大关键认知:

(1)技术落地与风险防控的平衡认知;

(2)感知系统与对抗样本的博弈认知;

(3)防御策略与场景需求的适配认知。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持“实践为先、安全导向”的理念,持续深化无人驾驶安全技术研究,开展校园、社区等场景的科普活动,为技术落地与相关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助力无人驾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本次系列讲座作为科技节的核心学术环节,成功为“海阔科创路 峰立铸根基”的主题写下了生动注脚。活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科学视野,更通过赋能教师夯实了学校的科创教育根基。科技节的落幕是终点更是起点,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让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在校园内深深扎根,为学生的未来成长点亮前行的明灯。

师生感想

五(3)班 边巴卓嘎:

学校科技节活动期间,我观看了讲座《鸟儿不简单》。这次远程讲座,就像一座桥,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知识和我的校园活动连在了一起。我不仅知道了鸟儿的“不简单”,更明白了:不管是高原的鸟儿,还是远方的博物馆,都藏着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秘密。我要把从讲座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更加懂鸟儿、爱鸟儿。

七(5)班 贡确扎西:

顾老师讲座中“希尔伯特旅馆”的例子,让我真切觉得“数学好奇妙”——明明旅馆的房间已经住满,却能通过让客人换房间,挤出位置给新客人。这次讲座彻底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它不是一堆枯燥的公式,而是一部充满故事、满是思维碰撞的“探索史”。以后我要带着好奇心学数学,像顾老师说的那样,多追问、多思考,说不定我也能从数字里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

高一(6)班 贡保道吉:

有幸聆听此次讲座,让我对无人驾驶技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深刻感受到,智能交通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人类对美好出行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科技造福社会的伟大力量。而关于无人驾驶安全性的探讨,更让我看到科技进步中蕴含的严谨与责任:这项技术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对未来的担当,是对人类福祉的深远考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变革,同时牢记“安全永远是发展的基石”;更应奋发学习、拥抱创新,为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交通愿景而努力奋斗!

援藏教师 虞驾云:

徐汇中学“2+X”课程群的丰硕成果——12个工程领域实验室、23个高端科创实验室、34门科创课程,还有3879项学生课题,让我真切看到了科创教育落地的鲜活模样,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曾校长指出“教师是科创素养培育的核心”,三大关键能力更是点醒了我:初中正是学生探究欲旺盛的阶段,以往我多侧重知识讲授,今后会试着多引导学生“追问”,比如在做实验前,让他们主动提出“实验步骤能否优化”;多增加动手实践,像科技节的纸陀螺、回旋飞机项目,可让学生在试错中验证科学原理;还会尝试跨学科融合,比如把数学的几何知识融入科学的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未来我会调整教学方式,以“课程乐生”为指引,为学生的科创梦想播下种子,助力他们在“海阔科创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上海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