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从黄浦江到澜沧江,闵行援滇干部陈超写下援滇时的温暖日常与协作点滴。“今日闵行”选登这些文字,带你感受闵行干部“把他乡当故乡”的坚守,读懂沪滇千里情缘。
黄浦江的风裹着都市的潮润,吹过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却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展厅里,与来自云贵高原的醇厚香气撞了个满怀。
今天,我站在“第八届上海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的展台前,看着上海市民们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件展销品,然后用惊喜的表情将它们收入囊中,满心喜悦。
“这个小粒咖啡豆的香气很特别,有很强的果酸味。”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先生端起咖啡杯,轻轻啜了一口,“比我喝过的蓝山还要柔和”。新寨咖啡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他,这是来自北纬25°的礼物,保山小粒咖啡属于阿拉比卡种(小粒种),是全球咖啡三大品类中的精品品种(阿拉比卡种)。
所谓的“小粒”并非指豆粒小,其实颗粒在所有咖啡品种中甚至比部分中粒种还要大。保山地区独特的干热河谷生态条件使其成为全球唯一能种植所有小粒种咖啡品种的产区,目前主要种植铁皮卡、波邦、瑰夏(Geisha)、卡蒂姆(Catimor),还有蒙多诺沃、萨奇姆系列、云咖RJS1/2号等品种。
保山依托火山灰土壤与高黎贡山生态优势,形成“核心传统品种+特色引进品种+本地改良品种”的种植体系。目前种植品种超过40个,精品咖啡率超过45%,居云南省各个地级市首位。保山小粒咖啡不仅荣获国际金奖,更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产品,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带动着6万农户增收。
听了介绍,老先生对小粒咖啡有了新的认识,当即买了两袋,说要让家人都尝尝这份“云南味道”。
展厅二楼,几位上海阿姨正在研究昌宁红茶。“汤色真漂亮,像琥珀一样。”她们啧啧称奇。闻着茶香,一位阿姨惊喜地说:“这茶香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去云南插队的日子。”黄家寨古树茶厂工作人员介绍,保山现存古茶园1.07万公顷,百年以上古茶树50多万株,昌宁红茶品牌价值更是位列云南第一。茶香成了时光机,瞬间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
作为上海援滇干部,在保山挂职的日子里,我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记得第一次站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中,我被那种磅礴的生命力所震撼。这里是“世界物种基因库”,孕育了430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其中石斛产量占全国70%以上。现在,把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带到了上海,让都市人群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滇西的滋养。
推介会上,我不只是一个推销者,更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讲述着保山不仅是“滇西粮仓”,施甸更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全国80%的两系杂交稻母本用种都来自这里;讲述着全市51.62万亩中药材种植地里的故事,那里每年产出5.72万吨优质药材。这些数据背后鲜活的故事,也让保山的物产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展销会到了第二天,保山参展的企业,不仅卖出了很多产品,更让很多上海人记住了保山这个名字。一位朋友临走时对我说:“听了你的介绍,我真想去保山看看,看看那片能长出这么好作物的地方。”
黄浦江畔的万家灯火映射繁华,保山没有大上海的繁华璀璨,却有着最纯净的夜空和最明亮的星辰。两种美,同样动人。
品过世界,更爱保山。这不仅是一句宣传语,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地方,但保山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一旦走近,就再难忘记。
今天来过展销会的每一个人,都会记得在云南西部,有一个叫保山的地方,那里有好喝的咖啡、香醇的红茶,还有一群用心生活的人。
(本文写于2025年9月6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