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热议的“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等话题,在虹口区绿色低碳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
近年来,虹口区锚定“双碳”目标,不断丰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虹口特色的示范项目和服务标准,促进全域绿色低碳化发展。
今年上海碳博会期间,虹口区发布《道路侧电动汽车混合式充电站建设技术规范》《绿色低碳文旅活动评价技术指南》,为文旅活动、道路交通提供科学、规范的低碳发展指引,推动相关举措在城市治理、企业发展中试点应用。以“政策引导+市场参与”的模式,凝聚社会合力,加速“双碳”目标落地。
此外,虹口区发挥北外滩绿色低碳服务产业联盟的平台作用,推动区内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实践创新。今年上半年,虹口企业E电充联手集享运、比亚迪发布“零碳拖车平台”项目,通过物流车辆与电网的能量双向流动管理,推动交通领域碳减排,助力航运、物流等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次合作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也是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的成果——虹口区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协同,实现政策、技术、资本的精准对接,让“双碳”目标在区域发展中具象化、可操作。
作为节能服务类企业的集聚地,上汽・花园坊园区正借助数字化升级与专业技术优化,打造智能微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V2G)的新型示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零碳智慧空间。
今年,园区内的V2G双向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新能源车主在园区内,不仅能享受“液冷超充”的便捷服务,还可通过V2G双向充电桩向电网反向输电——既能用峰谷电价差获取收益,又能缓解电网负载压力。
嘉兴路街道把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打造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低碳实践项目。由社区居民参与设计的垃圾厢房,融入了科技与时尚元素,还加装了太阳能光伏板,能为小区部分夜间照明供电。
街道辖区内的新宏星小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等学校,也试点应用彩色光伏技术,实现清洁能源供应与屋顶绿化的协同发展。
坐落在和平公园的全国首家低碳生活新时尚体验中心——上海碳秘馆,通过特色展区、沉浸式影院、互动游戏等形式,将碳足迹、碳中和等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场景。
作为上海股权投资与并购的集聚区,虹口区今年还发布了全市首个区级碳金融产业政策,成为上海首个由市、区两级协同发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转型贷款贴息政策落地的区域。
虹口区发改委表示,聚焦经济、城区、生活绿色化,虹口区推动低碳技术在航运等场景转化落地,形成“政府引导—场景创建—企业聚集—双向赋能—拓展市场—打造高地”的良性互动,带动产业转型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各类首创首发、试点示范及应用场景项目建设,力争构建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