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临汾路街道“融网强格”善治理,巷陌暖意浓,“小店”活力涌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15 10:19:11

临汾路街道敬业综合网格用城市管理的“绣花针”穿起政府、商户、居民,让每寸空间都流淌着人文关怀。

“这油糕甜到心里头了!”和源名城居民区的睦邻午餐会上,王阿婆接过锦春茶社送来的千层油糕,开心地品尝着。作为扬州非遗在上海的首家分店,店主秦老板将“每日余料赠孤老”的善举从瘦西湖畔带到黄浦江边,自今年锦春在上海开店以来,已送出油糕百余份。

“多亏网格为我们牵线搭桥!”提起这段善缘,秦老板满是感激,“刚来临汾时,我对周边环境不熟悉,是网格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关心。施工期间协调处理建筑垃圾,开店前夕帮忙办理手续,开业后宣传引流……他们事事都放在心上。”这位在扬州坚持公益多年的老店主,因此萌生了延续传统的想法:“送油糕既是回馈网格和居民的支持,也想让上海阿婆们尝尝我们扬州的非遗味道。”

锦春茶社与网格治理的“双向奔赴”不是个例,在敬业网格,这样的暖心小事时常发生:鑫满楼拾金不昧,为居民袁先生妥善保管装有现金、护照、身份证等重要物件的小包;锦上健康管理老板娘第一时间为摔倒的外卖小哥送上碘伏,帮助处理伤口……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了敬业街区“文明交通风尚志愿服务队”,不仅为街区的交通环境增添了安全与秩序,更让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在街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街区书记又来啦?进来坐坐!最近我们遇到一些小烦恼,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如今在敬业综合网格,商户们见到网格工作人员总会热情招呼,就像见到了“好邻居”“好朋友”一般。“现在我们与商户有了默契,他们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和我们倾诉,我们也会尽力帮忙,信任和友谊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建立了起来。”敬业街区党支部书记说道。

从最初的“门难进”,到如今商户主动汇报经营情况盼着网格工作人员上门;从个体善举到群体效应,党建引领正悄然改变着街区治理生态。街区搭建的不仅是组织架构,更是心与心相连的桥梁。当红色基因融入市井烟火,街区就真正有了温度。如今,敬业街区的“文明之花”正越开越艳,成为上海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资料、图片来源:临汾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