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凤庆县立足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以茶为基、以花为媒、以江为带。各乡镇因地制宜,多点开花,在沪滇协作持续支持下,通过丰富业态、完善设施、挖掘文化,让乡村旅游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祖国华诞献礼,为奋进凤庆添砖加瓦。
安石村依托县域区位优势,在2021年投入沪滇协作帮扶资金实施“凤山镇滇红第一村高原三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滇红第一村”文化品牌,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春节前后,安石村茶花谷景区内330多亩茶花相继盛开,让游客陶醉入迷。在活态博物馆,游客不仅可在这里沉浸式体验从鲜叶到茶饼的全流程制作,还能定制印有个人肖像的纪念茶饼。让抗战时期云南大叶种滇红茶的抗日救国、实业爱国的故事在互动中薪火相传。截至目前,安石村共发展接待旅游人数20万人次,旅游收入286万余元。
游客周艳芳:“我之前只知道凤庆产滇红茶,到活态博物馆参观之后,我才知道滇红茶背后还有这样一段光辉的历史,在这里我还能体验到滇红茶的制作过程,这样的体验感真的很好。”
勐佑镇以花为媒成功出圈,从田园综合体的“油菜花海”,到以荞花为主题的“云上花海”,不断探索出美丽资源向美丽旅游经济的转化之路。2023年更是荣获中非论坛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勐佑土陶体验小屋负责人王凤梅:“以前,我们勐佑基本没什么游客,现在有了河西这些景点和节庆活动,游客会特意过来看花海、体验土陶制作,带动了我们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
不等茶花、油菜花完全谢幕,小湾镇“锦秀茶尊”景区的樱花逐渐盛开,吸引游人前来踏青赏春。作为“茶尊胜地”“古茶宝地”,小湾镇依托古茶树资源,以茶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在沪滇协作支持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约3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00多万元。
小湾镇锦秀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毕季伟:“我们以建设世界古茶树公园为核心,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和茶旅融合新样本,为凤庆乡村旅游增色添彩。”
随着“滇红一号”游船缓缓停靠浴龙岛码头,经改造焕然一新的浴龙岛,正式以全新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身份扬帆起航。首批游客赵庆双与朋友在此围炉品茶,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游客赵庆双:“吹着澜沧江的江风,感觉心旷神怡,心情非常舒畅,这边山好水好空气好,感觉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很适合旅游度假,也很适合养生。”
浴龙岛曾是鲁史镇永发村地块裸露的小岛,在“五彩澜沧江”建设和沪滇协作项目推动下,鲁史镇通过江畔观光农业和美化绿化,将其打造成沿江美景。今年,这里还举办了全国路亚钓赛事,吸引了北京、台湾、江苏等十省市及云南省内的72名顶尖路亚高手参加,为乡村旅游添彩。
路亚钓大赛冠军张晨:“浴龙岛是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凤庆县,也是我们的红茶的一个产地,比较有悠久的历史,背靠着鲁史古镇,整个环境是非常美,非常秀丽的,山清水秀。”
承接沿江旅游发展之势,新华乡依托澜沧江62公里岸线禀赋,建成千寻垂钓营地、凤云稻香温泉等设施,推动“渔旅融合”提质升级,目前已创收165万元。
新华乡凤云村村民李爱权:“到我们这里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作为苗族文化富集地,新华乡让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创形式重焕生机,火把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成功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
新华乡宣传委员李亚权:“我们以‘旅居+’模式串联多元业态与非遗文化,打造集生态休闲与人文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真正实现以旅游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农业振兴。”
如今的凤庆,在沪滇协作的持续支持下,已在乡村旅游领域勾勒出一幅“茶旅飘香、文旅出彩、村旅兴旺”的生动画卷。各乡镇凭借特色资源探索出的发展路径,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接下来,凤庆县将在“沪滇”两地的不懈努力下,继续聚焦茶旅、文旅、村旅重点方向,持续推进农文旅新产品与新业态建设,朝着建成云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迈进,让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释放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