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锐是安徽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徐汇区一家三甲医院工作。2009年,得知闵行的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缺人,他主动报名加入,这一待便是16年。其间,他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更亲历了科室的壮大。自2021年改建后,科室门诊量大幅增长,从原本一年的五六千人增至如今的1.8万余人。数据之外,居民的“组团式”看牙行为更显信任——邻里间口口相传,将看好牙的医生推荐给亲友。
在居民心中,科室医生早已不是外人。逢年过节,常有熟识居民送来自家做的粽子、青团。春节前夕,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因保姆返乡、出行不便,无法如约到院装牙。方锐考虑到老人已在科室看牙十几年,且缺牙影响进食,决定破例上门为其试戴假牙,“总要让阿姨吃好饭,过好年啊。”
牙病多由日积月累形成,患者往往疼到难忍才就医,此时病情多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复杂且费用高。不少老年人还误以为年纪大掉牙正常,或因种牙费用高拖延治疗,导致其他牙齿出问题。为此,医疗服务也逐渐延伸到社区,医院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走进辖区各小区举办口腔健康讲座和义诊。医生们详细讲解牙齿缺失与龋齿的危害,鼓励居民定期检查牙齿。方锐打趣道,现在即便不发牙膏、牙刷等小礼品,居民也会主动参加讲座,不少人听完还会拉着家人来院预约检查。社区医生用专业为居民筑起健康防线。
深情回应,以细节解居民难题
梅陇镇学校众多,孩子们的口腔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长。科室改建时,特意腾出一间诊室打造成儿童友好型诊室。每年,医院还会到各学校为孩子做口腔检查和宣教。此前,社区医院仅能提供基础补牙服务,复杂治疗需转至大医院。为让“梅陇的孩子留在梅陇”,方锐和同事们一方面培养医生掌握正畸等技术,另一方面学习大医院的无痛舒适化诊疗理念,从环境和技术上减轻患者焦虑与恐惧。对仍害怕看牙的孩子,亲和力强的护士会拉着他们的手,与家长一同耐心安慰。护士长还会分享“小秘诀”:带自家孩子看牙前,提前陪孩子看相关儿童科普动画,用“给牙齿洗澡”的比喻帮孩子消除恐惧。
考虑到周末居民看牙需求大,方锐的办公室门上贴着周一到周日均有出诊的安排表,周六全天开诊,周日上午安排复诊,解决了上班族和学生党请假看牙的难题。科室每天设两个初诊时段,患者最长等待一小时就能就诊,初诊后还可直接与医生约定复诊日期,保证治疗连贯。此外,诊疗所需检查实现一站式服务,患者在科室就能完成拍片,无需奔波耗时,大幅提升了就诊体验。
对于超出社区医院诊疗能力的疑难病例,医院通过专门转诊系统,将患者无缝对接至上海市三级医院。各大医院为其预留了号源,患者基本两三天内就能拿到专家号。医生会提前与大医院对接好,再告知患者相关信息,让居民在基层就医也有“后盾”保障。
步步向新,靠升级强科室实力
为实现“小医院,大专业”,科室近年来在设备和技术升级上投入大量精力。院内引进的显微镜配备4K内置影像系统,在闵行区内属于较早引进的设备。借助显微镜,医生能清晰地看到牙齿细节,提高治疗精度;新引进的口腔扫描仪,让“取模”变得便捷,取代了以往易让人不适的牙托取模方式。此外,科室在挑选先进技术设备时,始终确保居民享有普惠价格,保障社区医疗可及性。如今,先进设备和技术留在社区,居民不用多跑腿就能享受高质量诊疗,越来越多人愿意来社区医院看牙。
为避免设备升级后团队手忙脚乱,科室还采取“人等设备”策略:决定引进新设备后,提前一年选派医生外出学习相关新技术,设备一到,医生便能立即上手。这种未雨绸缪的培训模式,让小科室在科技追赶大医院的路上“加速度”前进。
作为首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标准化社区口腔诊室之一,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如今拥有5间标准化诊室和9名口腔医生。医生团队涵盖70后到00后,职称从初级到高级,梯队完整、结构合理。每年都能吸引新人加入,近两年入职的都是研究生。
科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除“以赛代训”,还鼓励医生外出交流学习。团队壮大之后,大家可轮流进修,精进医术。目前,科室已申请一项关于儿童窝沟封闭的专利,还在市级专业竞赛中获奖,实现了社区医生在高水平竞技场上的突破。科室可开展种植牙、正畸业务,许多过去需到大医院解决的口腔问题,如今在社区医院就能妥善处理。
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门诊信息
罗阳总院
周一至周六
8:00—11:30
13:30—16:30
周日
8:00—11:30
地址:景彩路100号二楼口腔科
曹行分中心
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30—16:30
地址:莲花南路1875号一楼口腔科
梅陇门诊部
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30—16:30
地址:梅陇镇111号二楼口腔科
朱行分中心
周二、周四
8:00—11:30
13:30—16:30
地址:龙州南路285号三楼口腔科
节假日除外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