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0日,大宁路街道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举办“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培训营”,街道各办、各居民区、网格工作站及辖区志愿服务基地的社区工作者与骨干志愿者全程参训。
此次培训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为主线,采用“专题授课+实地参访+经验分享+共创工作坊”四维一体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持续、专业、温暖的志愿新动能,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型”向“项目型”“制度型”升级。
在专题授课环节,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项目部部长、中国-瑞典社会保障双硕士沈钰麒带来《探索共治共享的上海基层治理新样本——初识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课程,以“红色管家”“宝藏社工”“斜杠志愿者”等鲜活案例,拆解社工专业方法与志愿在地热情的融合路径;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主任赵雅萍则以《社志融合构建社区治理新生态》为题,结合爱心暑托班项目,阐述“社志融合”需灵活运用、动态结合的理念,分享专业社工赋能志愿者、共创服务的实践经验。
9日下午,培训营组织外出参访三处“网红”治理地标。在静安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学员了解到集培育孵化、指导规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模式;走进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邻里汇,“物业+社工+志愿者”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让老旧洋房片区实现“颜值”与“温度”双提升的经验备受关注;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里滩“XIN+”青年中心,青年社群用脱口秀、露营市集等潮流元素打造“XIN治理”品牌的创新做法,为学员解决“如何吸引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新思路。
经验分享环节,上海市“最美社工”、“优秀志愿者”、徐汇区道德模范张忍逸以《激活志愿力量,筑牢基层根基》为题,结合自身从体制内到社会组织再到志愿者的角色转变,讲述坚持志愿服务如何实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件事到一片景”的跨越,引发学员强烈共鸣。
10日下午的共创工作坊中,上海卿云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兼总干事李伟带领学员学习豆包、DS、即梦AI等新技术软件在“社志融合”服务场景中的应用。随后,学员随机编入3个“治理实验室”,通过头脑风暴共创运用新技术设计的“社志融合”服务方案,将“金点子”转化为“施工图”。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以前做志愿者靠热情,现在有了专业方法,能更好地服务居民”“要把青年社群的潮流玩法带回小区,下次议事会试试‘露营+吐槽’模式”“学习AI新科技后,项目策划和招募海报设计变得容易上手”。
培训营虽已落幕,但大宁路街道“志愿+治理”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启。接下来,街道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深化“专业社工嵌入+志愿骨干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的协同机制,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愿景在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