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地铁shmetro > 文章详情

建设进度:15号线南延伸工程东方美谷大道站基坑开挖启动

转自:上海地铁shmetro 2025-10-14 16:15:14

【信源】申通建设
【编辑】左佐
【本期责编】蓝爸爸
【本期编审】Shining灵感

近日,上海地铁15号线南延伸工程东方美谷大道站主体基坑正式开挖,标志着该站从围护结构施工阶段全面转入主体结构建造阶段。

作为奉贤新城衔接上海主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该站自开工以来,针对地墙、地基加固、工程桩、降水井等关键工程实施全周期精细化管控,为基坑开挖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在110KV强电迁改的制约下实现施工高效推进。

地下连续墙构筑防护体系

东方美谷大道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工艺,以 86 幅墙体构建起严密的封闭防护屏障,为基坑施工筑牢 “安全防线”。

施工前期,项目部聚焦强电迁改对主体施工的制约难题,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优先推进无影响区域作业实现高效破局;同步落实人员专项培训、施工设备全面调试及原材料严苛检验,全方位夯实开工基础。施工过程中搭建全流程质控体系:导墙施工严控尺寸精度与基底平整度,从源头规避成槽偏差;成槽阶段实时监测掘进速度与墙体垂直度,防范塌槽风险;钢筋笼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工艺,吊装全程监控平衡状态;混凝土浇筑严格把控导管埋深,保障连续灌注无质量隐患。每幅墙体完工后即时复盘工艺参数,迭代优化施工标准,为后续基坑开挖创造优质前提条件。

工程桩:稳控结构沉降

车站主体基坑区域布设81根抗拔桩,实桩桩长30米、桩径850毫米。项目部将工程桩控制的核心“防隐患、保根基”贯穿施工全流程。施工前,严格核查地质勘察报告,校验桩位放线精度,杜绝因前期数据偏差导致桩位偏移;施工中,严控钢筋笼焊接质量、混凝土坍落度与浇筑连续性,避免断桩、夹渣,同时落实机械操作规范,防范设备倾覆、人员触电等安全风险;施工后,100% 开展桩身完整性检测与承载力试验。此外,项目部强化人员安全培训与现场巡查频次,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岗位,保障工程桩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承载需求。

地基加固:夯实承载基底

针对上海标志性淤泥质软土地层,项目部编制标准化施工手册,对三轴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方法各道具体工序提出了精细化质量控制要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先试验后施工"原则,通过现场试桩确定搅拌速度、注浆压力等关键参数,确保水泥土搅拌均匀、桩体强度达标。

降水井:确保水位稳定

针对本车站承压水特点,其控制核心是 “精准降压、防突涌”,紧盯关键环节。施工前,五分公司结合水文勘察明确承压水层埋深、水头高度,优化井深与间距,避免井位遗漏;施工中,严控成孔深度至承压水层以下,确保滤管贴合含水层,填砾层级配合理,防止承压水绕流;降水时,采用分级降压模式,实时监测水头变化,严禁超降引发基坑失稳,同时强化设备防爆、用电绝缘,规避安全隐患。施工后,动态调整降水参数,停用后分层封堵井体,杜绝承压水反涌。全程落实交底与巡查,保障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同时加强周边环境监测,防止降水引发地面沉降,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在9月28日开展的基坑开挖条件验收中,降水系统布设与运行效果满足基坑安全开挖。

基坑开挖:严控沉降变形

本车站深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达 20.44米,施工期间直面 “土体易变形、管线保护难” 双重核心挑战。对此,五分公司专项组建攻关小组,精准破解 “软土易蠕变、周边保护要求高” 关键难题;同步编制分层分段开挖专项方案,提前完成承压水降水系统调试。开挖阶段严格按照专家评审方案组织实施,针对大跨度无柱拱形顶车站施工运用无线智能伺服系统,规避了受环境温度影响,造成钢支撑应力的增加与损失,更利于基坑变形的控制,进而控制周边环境的变形,最终形成一套可复用的 “软土深基坑精细化管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