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一种严重损害心肌结构与功能的心脏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其中,肥厚型心肌病更是导致猝死、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的“隐藏杀手”。由于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该类疾病在我国仍面临诊疗不规范、区域协同不足及患者长期管理薄弱等多重挑战。为系统提升心肌病诊疗水平、推动区域中心建设,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心肌病专科门诊与综合诊疗中心体系建设。10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心舒华夏—卓越诊疗全国示范项目”,上海首个肥厚型心肌病AI智能诊疗体系正式落地,进一步升级心肌病系统化诊疗路径,为心肌病全病程管理提供规范体系和技术升级新思路。
“心舒华夏—心肌肥厚智能诊疗全国示范项目”揭牌仪式
今年85岁的高阿姨长期受头晕、心悸困扰,在社区医院查出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升高,同时壁室厚度增厚。为明确诊断,她转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升级的心肌肥厚专病门诊。借助AI智能技术的一站式检查,高阿姨的疾病得到全面的诊断和精细化的管理。“现在针对心肌肥厚的治疗手段更先进了,我觉得很有希望。不指望病灶彻底根除,只要不恶化、能保持稳定,我就非常满意了。”高阿姨表示。
心肌肥厚专病门诊患者就诊
专家强调,心肌病的管理应当以“快”破局,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减少患者在诊疗路径中的时间,从而快速进入治疗与管理流程,降低疾病的危害与死亡风险。心肌肥厚智能诊疗全国示范项目将形成“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快速控制、规范管理”的全病程、一站式诊疗体系。
“以某些关键节点为例,在筛查层面,心肌病因症状多样,没有特异性,因此患者会分散在不同的科室,识别周期长,但目前通过院内不同科室的联动转诊、院外参访转诊可以大幅度提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指出,“比方说胸闷,可能看呼吸科;心衰、心律失常,可能看心脏科;周围栓塞性疾病,可能看神经内科或者血管外科。通过这个平台的建立,数据可以自动抓取,一旦有这样的病人出现,平台会自动报警。根据影像学,无论是超声,还是心电图,或者核磁共振,它给你一个警示,说这个病人心肌存在着肥厚,我们就把这个病人挑出来,及时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年龄分布广泛,从青少年至中老年均可能罹患。目前,越来越多的创新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作为心肌病肥厚智能诊疗全国示范项目的中心,中山医院将为创新方案提供更多有效融合,以患者需求为核心,进行综合赋能。
记者:吴会雄、陆海捷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