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或是在一次剧烈运动后,或是在搬抬重物起身的那一刻,抑或是久坐突然站起时腰部出现了剧痛。这种被老百姓称为“闪了腰”的病症其实就是医学中的“急性腰扭伤”。 今天,我们就邀请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吴耀持为大家讲解如何应对急性腰扭伤。 记者:急性腰扭伤的诱因以及基本症状有哪些? 吴耀持:急性腰扭伤的主要原因包括姿势不当用力:比如弯腰搬重物时突然直腰、扭腰,突然转身;跌倒、撞击等外力冲击;运动前热身不充分,肌肉未能适应突然的动作。还有就是腰部本来就有慢性劳损,组织强度下降,更容易受伤。 其主要症状有:受伤瞬间常感到腰部撕裂样、刀割样或断裂样剧痛,有时可听到响声;腰部不敢活动,尤其不能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翻身、起床、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常在腰骶关节、两侧骶棘肌、腰椎横突处;腰部肌肉紧张、僵硬、发硬,呈板状;患者常保持某种特殊姿势,如手扶腰、身体歪斜,以减轻疼痛,症状严重者局部可能有轻度肿胀。 记者:急性腰扭伤疼痛的部位在腰部,但是像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这些疾病疼痛的部位也可能是在腰部。那么,如何区分急性腰扭伤和这些疾病? 吴耀持: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慢性腰痛史或反复发作史,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及足部(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多阳性,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腿痛加重。急性扭伤通常无下肢放射痛或很轻微,直腿抬高试验可因腰痛受限,但加强试验常阴性。 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高处坠落、臀部着地等,疼痛剧烈且位置深,不敢活动,叩击痛明显,X光或CT可确诊。扭伤一般无骨折。 腰肌劳损多为慢性、反复发作的酸痛、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压痛范围较广,无急性外伤史。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年轻男性,有晨僵、活动后减轻、夜间痛醒等特点,疼痛逐渐加重,可累及骶髂关节、脊柱,HLA-B27常阳性,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扭伤是急性起病。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其疼痛常位于腰背部深部,可向下腹、会阴部放射,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发热等症状。叩击肾区疼痛明显(肾区叩击痛)。扭伤无泌尿系统症状。 妇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腰骶部,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伴有妇科相关症状。扭伤与月经周期无关。 带状疱疹在皮肤疱疹出现前,可表现为单侧腰肋部剧烈的神经痛,易误诊,需注意观察皮肤变化。 记者:“陆氏针灸”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吴耀持:“陆氏针灸”是中国现代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认为,“切诊”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理论上对针刺手法从其存在形式到作用机理和组合形式进行分析,分解为三大类: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复式手法,并强调经络学说与针灸疗法的密切关系。 “陆氏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自己的特点,即辨证与辩经取穴,善用复式针法,喜好金针,擅长温针,联合多种推拿手法,必用“后溪穴”等。 针灸取穴包括:后溪穴透刺+慢速转腰;腰痛穴斜刺(方向劳宫穴)+慢速转腰;局部葫芦热敏灸。 手法包括:仰卧落腰;俯卧抖腰;侧卧扳腰;承山晃腰;咳嗽拍腰;下蹲沉腰。 当然,除了陆氏针灸,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还有多种有效方法,比如推拿按摩、拔罐疗法、中药治疗等。 记者: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那么,平时应该如何预防腰扭伤的发生? 吴耀持:预防腰扭伤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站的时候要抬头挺胸收腹,脊柱保持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坐的时候要保持腰部挺直或稍后仰,紧靠椅背(可使用腰靠);双脚平放地面,膝盖略高于髋部;避免大于一小时的久坐,定时起身活动。睡觉应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即硬板床+适当厚度褥垫或优质弹簧床垫);仰卧时膝下可垫枕,侧卧时双膝间可夹枕,保持脊柱平直。 要正确用力与搬运,搬重物时务必靠近物体,屈膝蹲下,保持腰背挺直,靠腿部力量站起,避免弯腰直接搬抬。避免突然发力或扭转发力,搬运重物时平稳移动,避免急转身。避免单手提过重物品,尽量双肩背包或使用推车。 还有就是要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同时加强腰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尤其在空调房、出汗后、季节交替时、长时间弯腰劳作后应间歇休息,变换姿势。 预防腰扭伤还有一些功法,八段锦、五禽戏以及现代核心肌群训练等都可长期练习,增强腰腹肌力量,预防急性腰扭伤。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健腰操→ 1.两脚分开站立,两手由前向上摆至侧上举,抬头挺身,尽量将身体舒展开,左脚收回成并立,接着下蹲,两手抱膝,尽量将身体团紧,使腰椎有拉紧的感觉。左右各做5次。 2.两手侧平举,右脚向左脚后倒插,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两手同时由两侧向腹前捧抱,手心向上;两臂内旋至手背相贴,接着尽量向上伸直,两腿同时徐徐伸直,右脚跟踮起;两手向两侧落下,右脚收回成半开立。左右各做5次。 3.两手直臂向前上抬起,经前平举部位接着再向左侧后平摆,左手直臂手心向上,右手曲臂于胸前,手心向下,脚跟不能离地,眼看左手;双手再经体前向右平摆至右侧后平举,要求同上。左右各10次。 4.脚不动,以腰脊为纵轴,身体向右转动90度,同时左手经体前由下向右上方向曲臂划弧,至右肩部,眼看左手;上体向左做转动,左手跟随继续经脸前向左划至左侧下,同时右手也向左侧划弧,当右手划至左肩部位时眼看右手。左右连续各做10次。 记者:有没有一些食疗方可以帮助到腰扭伤的患者? 吴耀持:针对患者不同体质、患病阶段,可以使用不同的药膳。 活血化瘀类药膳(用于恢复早期仍有瘀滞) 田七煲鸡汤:鸡肉(去皮)+田七(打碎)10—15g+红枣几枚。煲汤,可以活血定痛。 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当归10g+田七10g+生姜。煲汤,活血补血。 红花山楂饮:红花3—5g+山楂10—15g+红糖适量。煎水代茶饮。活血散瘀消滞。 强筋壮骨、滋补肝肾类药膳(用于恢复中后期或体质偏虚的患者) 杜仲猪腰汤/牛骨汤:猪腰(处理干净)或牛骨+杜仲15—20g+核桃肉30g+生姜。煲汤。补肝肾,强筋骨。 注意:胆固醇高者慎用。 牛膝煲猪蹄筋/牛筋:猪蹄筋或牛筋(泡发好)+怀牛膝15g+巴戟天10—15g+红枣、生姜。煲汤。强筋健骨,补肝肾。 黑豆核桃粥:黑豆+核桃仁+粳米。煮粥。补肾益精,强健筋骨。 散寒除湿类(兼有寒湿症状,如冷痛,遇寒加重) 薏米生姜羊肉汤:羊肉+薏苡仁30—50g+生姜(多放)+当归10g。煲汤。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注意:羊肉性温,急性期有热象或湿热体质者不宜。 撰稿:赵 立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