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栓?孙中华解释说,血栓其实就是血管中形成的血凝块。在正常情况下,当身体受伤出血时,血栓会形成,用来止血,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当血栓在血管内异常地、不受控制地形成,就会变成致命的“路障”。
“血栓性疾病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大家所熟知的心梗、脑梗就属于动脉血栓,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容易并发严重后遗症。”孙中华介绍道,“但静脉血栓多起病隐匿,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最常见的是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他器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或器官功能损伤,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心肌梗死、中风等致命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血栓性疾病的异常表现包括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头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腿脚肿胀疼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想要预防血栓,就要知道其成因。为此,孙中华介绍了血栓形成的几个原因→
· 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手术、创伤、烧伤等。这些因素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受损部位聚集形成血栓。
· 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液凝固性增加意味着血液容易形成血栓。例如,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
· 血流缓慢
长时间久坐、卧床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血流缓慢,从而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例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或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何预防血栓?医生这样建议→
· 经常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久站或久坐都不健康,最好一两个小时就起来走走,舒展一下身体。
· 合理饮食
限制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腌制品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血管内皮损伤;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推荐燕麦、黑木耳、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等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抗凝血;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E(如坚果)可增强血管弹性,但需避免过量。
· 及时补水
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降低机体血液黏稠度。正常人每天应摄入量为2000~2500毫升,若喝太少,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喝太多,会加重心脏及肾脏的负担。
· 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壁,酗酒导致血液高凝。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缓解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急性堵塞,甚至会导致闭塞,引发心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赵 立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