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一张登记表,让这位崇明退役军人驶向深蓝

转自:上海崇明 2025-10-14 10:30:18

“开了八年公交,在陆地上‘航行’了八年,可我最想的是在海洋上航行。”今年年初,竖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信息登记表上,一行力透纸背的字迹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写下这句话的,是退役军人陈壹生。

父亲离世后,陈壹生辞去市区工作回乡照料祖父母,待家庭安顿妥当,自己却站在了职业的十字路口:是回到熟悉的地面,还是驶向未知的深蓝?

这张薄薄的登记表,如同一份加密的“需求密码”,从乡镇服务站传递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接到信息后,立即启动 “区-镇-村三级联动就业帮扶计划”,联合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政策与市场支持,乡镇服务站负责属地对接,村级服务站则提供最前沿的动态信息。同时邀请专业退役军人就创业导师,组建专项小组,开展上门入户的深度访谈。

面对面的沟通,如同精准的“解码”过程,很快厘清了横亘在陈壹生梦想面前的“三重枷锁”。作为祖父母的实际赡养人,他对远洋工作心存顾虑;八年地面驾驶经验与航海技能要求零重合,企业反馈“无证无经验难录用”;崇明本地航运企业稀少,他不知如何跨省市对接合适的船务公司。

面对陈壹生的困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量身定制“破浪行动”。工作人员与就业导师没有空谈梦想,而是以陈壹生在部队服役的经历为切入点,巧妙地将“军人的坚韧、纪律性与适应能力”转化为航海职业的独特优势,帮他重塑职业价值观,坚定其转型信心。针对本地资源有限的现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启动跨区域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南京远洋船务有限公司,向企业详细介绍退役军人的素质优势和陈壹生的个人情况,经过反复磋商,最终为陈壹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采用“先签约后培训”的创新模式。企业先行与他签订入职协议,并承诺在他顺利通过海员证培训后,承担全部培训费用。

这一模式,精准破解了“无证难就业、无钱难培训”的恶性循环,彻底消除了陈壹生的经济顾虑,将职业转型的风险降至最低。当陈壹生签下那份入职协议时,手中的笔仿佛化作了一支船桨,终于划开了通往新航程的波澜。

9月26日,在区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的服务台前,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已签约南京远洋,即将参加培训的陈壹生,特意穿上了入伍时的军装,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帮扶面对面,指导一对一;打通就业堵点,成就职业未来。近年来,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依托“三级联动就业帮扶”确保响应的速度与覆盖的广度,“精准导航”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深度匹配,“跨界搭桥”打破地域与行业的壁垒,“绿色通道”与创新模式开辟服务的温度与灵活性。截至目前,共指导、帮扶近60名退役军人实现职业梦想。

资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编辑:陆海华

责编:朱竞华、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