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共和新路街道谈家宅居民区内多为40年房龄左右的售后公房,地下管道老化导致管道返水、污水漫溢,雨天更是积成“污水坑”,困扰居民生活,成为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居民区党总支牵头,联动“三驾马车”破解困扰,以治理实效“排”走居民烦恼,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老管”添堵:
40年房龄售后公房里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管道返水、污水漫溢成了该居民区居民生活的“家常便饭”。一楼住户的厨房、卫生间时常污水倒灌,地面污物横流,清理起来费时又费力;部分楼栋的污水还顺着墙体缝隙渗透,不仅损坏楼下住户的装修,更引发邻里间关于维修责任的争执,和谐氛围屡受影响。
更让人揪心的是,每逢雨天,堵塞的管道无法及时排水,积水便漫到小区主干道,形成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污水坑”。小区老人买菜路过需小心翼翼搀扶扶手,家长接送孩子上学得绕路而行,安全隐患与出行不便双重困扰着居民。那段时间,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的办公电话成了“热线”,上门反映问题的居民更是络绎不绝,解决管道难题,成了社区上下公认的“头等大事”。
面对居民的迫切需求,谈家宅居民区以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为总遵循,结合党总支“一个支部一件实事”专项工作,迅速搭建起“党总支牵头、居委会协调、业委会监督、物业执行”的四方联动机制,“管道救治战”就此打响。
“全身体检”+“专项研讨”:
“管道救治战”打得科学又规范
管道整改初期,居民区党总支走访居民,连续召开3场居民代表座谈会,不仅倾听一楼住户的返水之苦,也收集高楼层居民对管道维护的建议,确保治理方案兼顾各方需求。同时,居民区邀请专业管道检测公司,带着内窥镜、管道探测仪等设备入驻小区,对12栋楼的地下污水管道进行“全身体检”。检测人员深入地下管网,逐一排查管道老化程度、破损位置及堵塞重点区域,最终形成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为后续整改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诊断报告”,整改工作分阶段推进。上半年优先对3栋堵塞最严重的楼栋开展雨污水井深度清淤,物业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下井作业,用铁锹、吸污泵将沉积多年的淤泥、杂物彻底清理,仅1栋楼就清出近20桶污物;下半年则对剩余楼栋的管道隐患逐一整治。
尤其针对15号楼雨水管“裂缝漏水、雨天漫溢”的突出问题,党总支牵头召开专题研讨会,业委会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最终达成“动用公共维修基金更换整栋楼雨水管”的共识。
施工期间,10余名党员志愿者主动轮班值守,一边协助物业设置警示标识、引导居民绕行,一边在居民群更新每日施工进度,及时解答“何时完工”“是否影响用水”等疑问,让整改工作在透明、顺畅中推进。
“管道焕新”:
民生实事暖了居民心
随着最后一段新雨水管安装完成,谈家宅居民区的管道整改工作顺利收尾,治理成效很快“显了形”——雨天里,曾经横流的污水不见了,小区道路恢复了干净整洁;一楼居民家中,困扰多年的返水问题彻底解决,厨房、卫生间终于恢复了清爽。
为防止问题反弹,谈家宅居民区还建立了长效监督机制。党员志愿者每月定期检查管道运行情况,物业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疏通维护,形成了“日常巡查 +定期养护”的管理模式。
如今的谈家宅居民区,不仅地下管道“焕了新”,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提了档”,曾经的民生烦恼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安心,真正用实效“排”走了居民的忧心事,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民生基石。
记者:罗欣悦
编辑:叶苹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