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 > 文章详情

勿忘九一八!铭记复旦人的抗战岁月

转自:复旦大学 2025-09-18 08:33:4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 


今日,九一八

中国人民永不忘记!

那些抗战烽火中的岁月

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

复旦师生同仇敌忾、弦歌不辍

今天,铭记历史

一起回顾复旦人的抗战岁月



烽火复旦,红色血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战宣言

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全体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马相伯老校长奔走呼号

写字义卖,筹集抗日军费

激励国人御侮自救,共赴国难


复旦学生多次赴南京请愿

1932年2月出征返沪的复旦学生义勇军

抗战期间上医师生组织救护队赴前线参加救护工作

复旦师生奋起抗争,多次赴南京请愿

组建千余人义勇军

校内刻苦训练,毅然奔赴淞沪战场

“觉壮志得伸,转以苦为乐”——

这是复旦人矢志报国的铮铮誓言



英烈不朽,精神永存


无数复旦英烈

满怀报国理想,前赴后继

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之魂


姚名达(1905-1942)是《中国目录学史》作者

近代目录学奠基人,学术成就斐然

却在抗战爆发后,毅然投身抗战救亡

既捐订婚戒指助军资,还组织师生成立“抗日战地服务团”

奔赴前线,不幸遭遇日军围困

与日军肉搏,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后壮烈殉国

他是我国抗战中亲赴前线殉国的唯一一位教授


目睹日机的狂轰滥炸

梁添成(1913-1939)难抑制心中悲愤

复旦毕业后愤然报考航校,屡建战功

1939年重庆空战中驾机迎敌

座机中弹,血洒长空

殉国时年仅26岁


离开上海医学院,投身救亡洪流

白桦(1920-1941)加入新四军转战苏南

他以笔为枪,传唱民谣,鼓舞士气

为掩护群众转移,双腿中弹

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1岁



九一八事变后

黄君珏(1912-1942)曾组织发动复旦学子

走在爱国学生运动前列

后深入敌后宣传抗日,在太行山巅被日军包围

弹尽援绝后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被盛赞“属民族无上光荣”



不仅是文艺工作者

黄天(1908-1945)是前线的战斗者

在硝烟里演抗日剧目,鼓舞军民士气

面对日寇扫荡

为保护党的秘密,饮弹自尽

战火中谱写气节人生

作为九一八事变赴国民政府请愿团代表

戴曙光(1911-1944)

活跃在爱国组织集会一线

弃笔从戎,血染阳河

他以年轻生命照亮民族救亡之路


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华企哲(1914-1939)响应号召

抛家别校进入战区

投身苏南抗日游击斗争

艰苦奋斗,英勇血战

不幸牺牲,功勋长存


从进步学子到革命中坚

钱宗灏(1907-1937)

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运动

深入农村,发展团员百余人

被捕遭受酷刑仍坚守信念

他用生命诠释“大浪淘沙始成金”


据不完全统计

复旦大学目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

其中,红岩烈士10位

复旦大学也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



内迁北碚,夏坝延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

复旦师生辗转千里,迁校重庆北碚

陈望道老校长更“下坝”为“夏坝”

以“华夏”之名,明救国之心

上医师生在远离市区的歌乐山重建家园


1938年初夏,《文种》社同仁欢送进步师生赴延安参加革命。

新闻馆内收听延安电波

《文摘》月刊首载《毛泽东自传》

日机轰炸,孙寒冰等七位师生殉难

《诗垦地》传诵解放区篇章

复旦成为大后方“民主堡垒”



学术报国,重任在肩



知名学者云集——

钱崇澍、曲仲湘、童第周、伍献文、张孟闻……

复旦学子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

在夏坝上耕读不辍

北碚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区”

曾在国立上海医学院

细菌学系任教的

汤飞凡临危受命,研制青霉素

中国成为全球第七个生产国

万千将士生命,因此得救


复旦教授法学家梅汝璈被指派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官

知名法学专家梅汝璈也在此期间

来到复旦担任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1946年1月,他在抗战胜利后

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

参与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

维护民族尊严,伸张国际正义



继往开来,吾辈当先



94年过去,硝烟散去,警钟长鸣

复旦记忆中的精神,已熔铸为红色基因

今日复旦人,当承先辈之志

以学术报国,以实干兴邦

民族复兴,我辈重任在肩

勿忘九一八,警钟长鸣

历史虽远,回响犹震

复旦人,当以历史为炬

照前路,开新篇




来       源


档案馆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图       片


新华社、档案馆


责       编


汪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