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轻点屏幕,
几秒钟后,婚姻诉讼档案的查询结果
便能送达市民手中。
这已不再是遥远的畅想!
上海正通过深化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
推动“指尖”查档服务走向更多人的“云端”。
9月16日,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闵行区人民法院)、闵行区档案局协办的全市婚姻诉讼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推进会暨研商会在闵行区人民法院召开。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徐未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陆卫民,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周小燕,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高骥,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市档案馆副馆长葛影敏主持。上海市人大代表徐赤璘、上海市政协委员陈启军、上海市档案学会机关档案工作分会主任高锋、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智勇等参加会议。
推进会现场
为进一步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入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目标,近年来,上海市档案局会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及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婚姻类民生档案共享利用试点。
2023年6月,闵行区人民法院、闵行区档案局打造“数字档案资源共享服务民生项目”,率先将离婚裁判文书纳入“一网通办”民生档案查询,获评“2023年度上海法院十大创新工作成果”( 点击查看详情)。此后,黄浦、宝山、虹口等法院协同区档案局相继开展合作共享项目,进一步发挥上海数字法院档案数字资源作用。
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推进会上,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数据局共同签署上海市婚姻诉讼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本市婚姻诉讼档案查询便民服务覆盖范围,促进民生档案数字资源的跨行业、跨机关、跨地域共享利用,推动全市档案馆查档窗口、社区事务受理窗口、法院档案阅卷窗口、民政局婚姻登记接待窗口以及全市“一网通办”平台之间的“一网四窗”档案资源服务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婚姻诉讼裁判文书档案查阅,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也不跑”。
据悉,今年国庆节后,“一网四窗”民生服务平台档案数字资源将陆续上线对公众提供服务。
“一网四窗”民生服务平台
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晓立致辞,并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他表示,当前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深度挖掘与有效利用还有提升空间,跨单位、跨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仍需进一步打破,闵行区人民法院将在上级机关领导和兄弟单位协作下,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司法供给促进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通过搭建司法数据共享新平台,促进数据要素的跨域流通,让司法温度直抵民生神经末梢。”
“期待与相关部门携手,把婚姻档案‘小卷宗’变成城市治理‘微单元’,为上海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档案力量!”
“推动档案资源从‘室藏’走向‘共享’、从‘静态’走向‘流动’,努力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让分散的资源‘联’起来、让为民的服务‘实’起来。”
“深挖区域民生档案资源,拓展档案服务民生新场景和宣传渠道,使档案利用成为暖民心、惠民生的有力举措。”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推进会上,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孟猛、闵行区档案局(馆)长陶生、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玄玉宝、宝山区档案局(馆)长潘隽,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深挖区域民生档案资源,拓展档案服务民生新场景,深化协同创新,扎实推进离婚诉讼档案便民服务的实践探索。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实践,为全市深化婚姻诉讼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样板”。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陆卫民讲话
陆卫民对长期关心支持上海法院数字档案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婚姻档案数字资源的全市共享利用,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共享赋能”,激活婚姻诉讼档案更大数字价值。要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强化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让婚姻类大数据真正成为服务决策的“数字参谋”。二是坚持“服务为本”,推动便民利民工作更好提质增效。要持续优化“一站式”查询服务,加快推进共享利用服务机制建设,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实现婚姻档案信息查询既规范又便捷。三是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数字共享利用取得更优实效。一方面,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合力攻坚,总结共享利用平台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分级权限管理机制,筑牢安全底线。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徐未晚讲话
徐未晚充分肯定全市法院系统的数字化探索为“档案+法院”协同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对闵行区人民法院与市区两级档案局历时两年的试点成果表示高度认可。对下一阶段工作,她提出三方面要求:一要强化政治引领,站稳人民立场。全市档案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档案为民”的根本宗旨融入工作全流程、各环节。二要深化数字赋能,推动共建共享。以“十五五”为契机,持续加强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系统推进档案工作智慧化转型。三要优化服务体验,破解办事难题。聚焦群众关切,着力疏通业务办理中的堵点、难点,持续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切实把档案服务工作做细做实、惠及民生。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推进会结束后,深化婚姻诉讼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研商会随即召开。会议聚焦实践中的“硬骨头”,分两个环节深度剖析关键议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大学、闵行区人民法院、闵行区档案局等单位围绕打破数据壁垒、强化数助便民主题作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打破壁垒,实现更顺畅的跨界合作”“如何在合作中强化数据安全”“如何进一步优化档案查询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如何进一步拓展民生档案查询的延伸点,打通最后100米”“如何以婚姻诉讼档案的查询为切口进一步融合长三角的政务服务”等核心堵点痛点,深化交流研讨,碰撞出大量“金点子”和可操作的“实招数”,为全市婚姻诉讼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工作的深化落地夯实了基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从“纸间”到“指尖”,从“法院事”到“百姓事”,上海以婚姻诉讼档案共享为突破口,务实诠释“人民城市”理念。“一网四窗”不仅是档案与司法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是提升城市治理、增强市民获得感的扎实举措。以此为起点,各方将持续推动数据畅通、服务升级,让数字化转型成果真正惠及每位市民。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数据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各区档案局(馆)分管负责同志,新闻媒体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代表委员专家点评
徐赤璘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华信邮电科技有限公司专项研发中心总经理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法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利用,有效提升了司法工作的科技含量与开放水平,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扎实落地场景。跨界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当前各方正协同突破数据与系统壁垒,推进信息整合与平台建设,成功实现婚姻档案“一网通办”查询服务,切实释放了数据价值。
陈启军
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法院系统以婚姻档案为切口,实现数据流动、双向赋能,背后付出了艰苦的心血。在数字法院建设进程中,让档案数据“活起来”“用起来”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迭代,更是服务理念的深度革新。深挖区域婚姻档案资源,围绕群众需求和“急难愁盼”开展档案共享工作,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高 锋
上海市档案学会机关档案工作分会主任
此次签约仪式以“四大安全”为引领,开创了政府部门间档案数据共享的新模式,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上海法院在专业档案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树立了政法领域档案开放的新标杆。随着档案数字化深入推进,档案利用正从手工检索走向智能分析,打破数据壁垒、深化内容挖掘已成为必然趋势。
杨智勇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人才、首批上海档案专家
“一网四窗”工作的推进,展现了档案工作从行业内部协同迈向跨部门、跨系统的社会性协同,深刻体现档案工作与数字化发展的深度融合。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资源的能量在于共享。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联通,更以“婚姻诉讼查询”这一高频民生需求为切入点构建场景,使传统档案数据焕发新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办公室
文字:陈淋清、陈逸韵、侯伊睿
摄影:周婧、顾颖婷
责任编辑:郭燕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