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五天引来11万人次,江南吃货节首站,你打卡了吗?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9-15 19:20:02

上个周末,闵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上海·力波。自第六届江南吃货节首站在此揭幕以来,9月10日至9月14日,这里迎来了11万人次客流,不仅美食、非遗等摊位人头攒动,更带动周边商圈迎来客流爆发式增长,成为市民体验“春申美好生活季”的“地标”。

千里寻味,一口乡愁慰客心

9月14日晚,江南吃货节上海·力波夜市上,淮北老味道摊前排着一条横队。周氏面皮、营家烧饼、榴园地锅鸡……唤醒了不少淮北人的乡土记忆。

“这两天的生意特别好,来得最多的还是老乡,他们有的开车、有的乘地铁、有的甚至骑一个多小时电瓶车过来,就为买点家乡特产。我们给打折,淮北文旅通过优惠券方式来补贴。”淮北丸木制茶摊位的张文婷对记者说。

据了解,这次江南吃货节汇集了江苏泰州、杭州桐庐、安徽淮南与淮北等长三角地区,云南昭通与保山,新疆泽普及闵行本地的150余种特色美食,共计85个摊位

记者遇到徐川辉时,他刚吃完第三碗面皮一手握着两根羊肉串,一手提着蜜三刀和石榴汁,“我们在上海的淮北老乡有很多微信群,光我们知道的,就有一百来人陆续来吃淮北小吃。我第一碗面皮下肚觉得不过瘾,又点了两碗,还配了烧饼,一下子想起小时候。”

徐川辉今年35岁,18岁考到上海交大,十几年过去,他已在上海扎根,组建了小家庭。“一年回去一次,在家也待不了多久,能在上海吃到家乡美食,绝对要赶过来。”他也和摊主聊了会儿天,即便不认识,一听乡音还是倍感亲切。“如果江南吃货节再有淮北美食,我们还是会来。”

文旅融合,市集变身休闲乐园

美食摊位隔壁,卖的是来自云南保山的南红饰品。这些由云南省级非遗雕刻技艺打造的配饰,在力波变身时尚首饰与文玩潮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我今年带着摊位来了闵行三次,我发现,上海市民对珠宝是很在行的。”小亚玉舍非遗工坊的总设计师高新亚说,得益于闵行与保山的情谊,他经常有机会来闵行开展非遗文化交流。

除了介绍、推广南红制品,高新亚来到闵行也借江南吃货节的机会与上海非遗人相互取经、寻求合作,集市上,他与闵行的市级非遗项目杏家香囊主理人郑会雄聊了起来,加了微信后,他们准备谈一谈香囊与南红合作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梅陇本地的市级非遗项目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也让许多书画爱好者停下了脚步。“有很多本身画画的,收藏画品的,看到我们摊位都会顺便来了解一下。我们平时在园区接触的市民少,像这样走到江南吃货节来跟大家沟通交流,还真是积累了不少新受众。”摊位工作人员小庞说。

逛吃拍淘一条龙,不少人手里都拎着美食和文创产品。全“闵”体育互动游园会将运动活力与美食、文化巧妙融合,现场的AI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绳四大球类项目,吸引了许多孩子和家长驻足体验。上海・力波商场内,萌宠主题派对成了吸睛焦点,众多市民牵着自家“毛孩子”前来互动,力波商圈俨然变身休闲乐园。

带动消费,商圈打造持续创新

记者了解到,自江南吃货节启动以来,位于梅陇的上海·力波商圈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昨日,活动期间客流量环比增长达150%,销售额实现45%的显著提升,创下商圈运营以来的新高。

据上海·力波商业负责人毛晓宁介绍,本次江南吃货节将首个会场设在上海·力波,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吸引了徐汇、普陀等周边区域客群专程到访。客流结构分析显示,家庭客户是消费主力,同时,工作日办公客群与周末家庭客群形成互补消费模式。活动期间复购率与会员增长率均保持在10%—20%的高位。

作为上海首个零星工业用地转型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力波项目充分利用工业遗址特色创新改造,并在江南吃货节期间联动自营精酿啤酒馆、海派丝绸博物馆等特色空间推出专属优惠套餐,强化了“力波故事”的品牌叙事。

受到此次活动的启发,上海·力波未来也将持续引入闵行老字号、非遗品牌及新业态品牌,重点完善文体休闲配套,通过配合江南吃货节等品牌活动保持商业热度,打造工业文脉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商业综合体。

据悉,本届江南吃货节突破往届单一会场模式,于梅陇、江川、虹桥、古美四大文旅地标同步开启“全域狂欢”,打造“一镇一特色”多元化消费场景。后续,江南吃货节将持续带来精彩活动,延续至江川·金平路“金平之夜”(9月19日—9月21日)、虹桥·老外街“VIN&MONDE欢喜虹桥”(9月24日—9月30日)、古美·龙茗路“爵士音乐啤酒节”(9月25日—10月12日)

记者:王若曦 黄思谊(见习)
视频:苏楠 李晓康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