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开学第一天“喜提”无作业日,学生乐开花,家长反馈如何?学校如是说……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9-02 18:20:52

新学期伊始,上海市闵行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便收到了一个“重磅”好消息:从本学期起,每周一是“无作业日”——不仅没有书面作业,也没有口头作业。

事实上,昨天(9月1日)开学日,上海不少中小学都“官宣”了“无作业日”的安排。上学期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提出,推动学校逐步建立“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回家作业日”的制度。

开学第一天就“喜提”无作业,学生和家长的反应如何?学生在“无作业日”可以做些什么?少做一天作业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拖累老师的教学进度?第一教育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多所学校。

开学第一天没作业
“鸡飞狗跳”不见了

吴女士的孩子目前就读于小学三年级。她告诉第一教育,开学第一天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很不错,一问才知道,学校宣布即日起每周一为“无作业日”。“不仅孩子高兴,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来说也是好消息。学期刚开始,还有很多‘暑假收尾工作’要做,比如包书皮、填写各种回执等等。开学第一天没作业,给了我们平稳过渡的时间。晚上我还和孩子下了一小时象棋,家里氛围很平和,不见了往年开学日的鸡飞狗跳。”

闵行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炜炤告诉第一教育,学校在开学典礼上宣布了“无作业日”的消息,顿时让学生乐开了花,中低年级的学生沉浸在一片喜气之中,但也有高年级的学生在“回味”片刻后向老师提出了担忧:“周一不布置作业,那会不会周二的作业特别多?”“学校不布置作业,但是爸爸妈妈给我布置作业怎么办?”对于学生的顾虑,校一是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落实“无作业日”制度,不得用任何方式变相给学生加压;二是向家长发出号召,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利用“无作业日”开展体育运动、自主阅读、家务劳动等。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今年6月便宣布每周一为小学部的“无作业日”,本次开学则宣布每周一为中学部“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副校长金叶告诉第一教育,中学部的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片欢呼雀跃,而小学部实施“无作业日”数月以来,有多位家长反馈“小区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多了”“经常能看到孩子参与运动、开展游戏的身影”“亲子互动的时间更多了”,目前并未有家长对“无作业日”提出顾虑。

“无作业日”不等于“躺平日”
“留白”为全面成长提供契机

在“无作业日”推行之初,曾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担忧:没有作业是否会导致孩子无所事事、荒废时间?第一教育向沪上多所学校了解到,学校号召学生利用“无作业日”学会自主规划时间、发展课余爱好,“留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自本学期起每周三实施“无作业日”,学校提出,“无作业日”是成长的切换键,不是学习的暂停键,并号召学生和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次阅读: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半小时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营造家庭书香氛围。

一次运动: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如游泳、打球、骑车、跳绳、散步等,增强体质,增进亲子关系。

一次家务: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擦地板、洗碗、学习烹饪、收拾房间等,培养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次交流:孩子和家长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趣事、学习上的收获或近期的想法与困惑,增进相互理解。

一个特长: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健康的活动进行深入探索,如学习乐器、绘画、书法、舞蹈、种植、棋类等,培养特长,丰富课余生活。

上海市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在本学期开学典礼上发布了“我有一朵‘七色花’”无作业日行动方案,即日起每周一都是“无作业日”,但这一天不是“空白日”,而是要用“七色花瓣”填满的“彩色成长日”,学校推出了七个成长维度的实践活动——

红色“博物馆奇妙夜”直播间,让学生通过云端探馆增长见识;

橙色“家油站”,培养生活技能和家庭责任感;

青色“新弄堂游戏”,于每周一18时30分至20时开放学校操场,配备游戏道具,并安排志愿者,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锻炼身体;

蓝色“家风书房”,通过亲子共读传承家庭文化;

紫色“爱上中国美”,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非遗手工制作;

绿色“健康小管家”,鼓励学生化身家庭营养师制定家庭一周菜谱;

黄色“我的专属定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据了解,这些活动的诞生离不开学校“红领巾议事会”小代表们的积极谋划。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在上学期末便设置每周三为“无作业日”。“无作业日”能做些什么?学校同样把“发言权”交给学生,通过“蓬莱小镇议事厅”这一校园议事平台鼓励学生建言献策。

“可以和爸爸妈妈事先制定一张时间表,有计划地约定每周三放学可以玩什么。”“做做科学小实验、看看课外书,或者去大自然里玩虫子、找落叶!”“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段组织小伙伴们一起开展小队活动!”“我们也可以尽自己所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无作业日”让他们有机会“跳出课本”看世界、看生活,学着做时间的主人。

少布置一天作业还意味着什么?
“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效率

少布置一天作业还意味着什么?对教师来说,这“倒逼”他们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减负增效”。

上海市崇明区明珠小学自本学期起将每周一设立为“无作业日”,对教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1.课堂“轻设计”:周一的课减少书面练习,增加互动体验,比如语文课开展“故事分享会”、数学课探索“生活中的数字”、科学课开展“校园植物观察”。

2.课间“巧引导”:在操场设置“游戏角”,提供沙包、跳绳等,鼓励学生自由组队,老师参与其中,不强调规则,重在营造氛围。

3.反馈“重感受”:第二天课堂留出10分钟开展“快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示“成长证据”(比如标本、画作、劳动照片等等),老师用“你发现了……”“你做到了……”等肯定细节(比如“你注意到树叶的纹路,真是细心的小侦探”)。

4.家校“共衔接”: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家长疑问及建议。提前给家长发“活动清单”,不布置“家长作业”,只建议“用照片或文字记录孩子的一句话”,便于课堂分享。

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金叶告诉第一教育,作业设计一直是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重点,学校一方面设立作业公示制度,在“量”上为学生减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倡导让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作业中收获更多。

学校将周一设为“无作业日”后,要求教师当天不上新课,而是引导学生消化周末作业,总结、归纳、梳理先前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享预习中的收获和困惑,让周一不再成为令人焦虑的“忙day”。学生的成长也令人惊喜,有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和科学老师一起设计了“摘枇杷神器”,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副华容道。在“慢节奏”中,成长呈现出更多可能。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