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脚下,袅袅炊烟,或徜徉于曲径通幽的村道,或静坐小馆品茶喝咖啡……这,正是玉湖村的日常景致。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游人如织的村落,曾因土地贫瘠、可耕作面积有限、农业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村民的日子过得十分穷困,“看山愁、看水愁,吃粮靠返销、花钱靠借贷、生产靠救济”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被贴上了“有女不嫁玉湖村”的标签。当沪滇协作的春风拂过这座雪山脚下的古村,村子在农文旅融合的赛道上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马儿牵出来,建设高品质马场改善村庄环境。2021年,沪滇协作资金充分挖掘纳西族建筑的特征和优势,在玉湖村村口向南两公里处,高标准建设了900平方米的马场管理中心、4810平方米的生态马场和1200平方米的马场配套设施。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将固定资产以租赁的方式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每年按照投入沪滇资金的5%支付给玉湖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公司还带动了玉湖村170个村民就近就业,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通过“把马牵出来”,管理规范了、乡村环境美了、游客体验好了。
游客请进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升留客力。2022年,沪滇协作继续投入,在建筑年限长、质量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玉湖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址上实施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建设9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600平方米玉湖村综合文化馆、300平方米的玉湖村村民活动中心。通过为游客提供咖啡休闲餐饮、民俗文化欣赏、村史陈列展览、非遗传承体验等服务,着力提升对游客的吸附能力,为留住游客在玉湖休闲消费寻找新途径。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了20名村民务工;项目运营后还吸纳当地村民再就业,增加近150个工作岗位,按照月均工资3000元,每年增加当地工资收入超500万元,让“干活不出村、挣钱不出门”的梦想变为现实。
村庄美起来,建设原生态石墙保护村庄风貌。2023年,沪滇资金再次投入,实施白沙镇玉湖村人居环境提升及村貌整治项目。通过建设村庄主干道路两侧长750m、宽0.5m、高1.5m的原生态石墙,有效保护了农田、房屋和广场,村庄古朴自然的和美特征得到凸显,得到村民和游客的广泛好评。
协作强起来,乡村旅游环境竞争力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玉湖村的文旅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如今的玉湖村,马队踏着石板路的哒哒声、游客的欢笑声、咖啡馆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人马车和谐了,村落更美了,钱包更鼓了。”这是村民们最真切的感受。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正让玉湖村从里到外透着“活气”,玉龙雪山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正在玉湖村变为幸福实景。
来源:沪滇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