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文章详情

【学术活动】上观新闻 | 古代江南地区的海上贸易,引领丝路经济走向专业化系统化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5-09-02 17:28:22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日前,第二届海洋城市论坛“海洋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上海)—南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传承和港口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开展跨领域对话,并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海洋史面貌再诠释

在主题报告中,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从古代海洋意识、海洋开发、抗御海患及近代拥抱海洋文化、参与海洋治理、建设海洋名城等角度出发,深入总结上海海洋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华东师范大学黄纯艳重点揭示中国古代海洋文明中的实用主义面相,并以此观察海洋文明的特性及其与农耕文明的互动关系。

浙江师范大学陈国灿提出,宋代江南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同航线活动体系的核心区域。江南地区的海上贸易和相关产业发展走在沿海各地前列,演绎和呈现了丝路经济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趋势。上海海事大学时平以明代永乐元年郑和东西洋调查和尹庆出使西洋研究为中心,对古代中国下西洋等活动的性质提出了新分析。

新资料发掘利用

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文献为研究基础,挖掘新资料是推动历史研究进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交流分享了很多海外珍稀资料发现与研究。

比如,上海师范大学薛理禹运用西班牙文资料,对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江南—马尼拉贸易”现象的出现、繁荣与消亡过程进行还原,总结影响贸易发展的内外因素。

又如,复旦大学王振忠的《“徽侨”与徽州的“侨批”——巴达维亚徽人书信解读》,梳理了归侨运动员“伯乐”方定埙的事迹,特别是他对公益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宁波大学童杰从明代出使日本的郑舜功回国航线选择等问题入手,利用新资料提出了中日航道的新认识。

南洋华人史考证

自明清开始,不少国人移民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南洋华人群体。厦门大学王日根、福建社会科学院蔡婉霞合著的《新加坡福建会馆对帮群观念的超越》,对以新加坡福建会馆为中心的信仰、祭祀、丧葬、商业活动、社区生活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

香港理工大学杭行重点介绍了明清佛教在越南的传播状况,认为它深刻改变了越南的宗教和社会文化面貌,巩固与强化了海外华人社群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和中国航海博物馆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海洋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承办。

(作者:张晓东)

来源:上观新闻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凌励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