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画到脱口秀,从短剧到实验直播,科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丰富形态,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输送给公众。在8月31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和主场活动中,科普漫画家、“混子哥”陈磊,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主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黄翔,知名科普UP主、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大课堂。这三位科普大咖的精彩展示和经验分享,不仅让现场的青少年们欢呼雀跃、积极参与,也为进一步提升上海科普能级带来了启示。
“停!”随着开幕式活动现场一位学生观众的稚嫩声音响起,滚动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想记记不住,想忘忘不掉”的字样。“请黄医生和‘混子哥’以此句为题,用脱口秀和漫画方式来一场即兴科普展示。”主持人给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略微思考几秒之后,黄翔开启了一次令人惊叹的科普脱口秀。“想不想是大脑皮层的事情,而记不记得住是大脑海马回的功能。”对于科学知识,他张口就来,“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海马回早在两栖动物里就产生了,而大脑皮层只到高等级的动物才出现。换句话说,大脑皮层是个新来的经理,而海马回是个老资格的仓库管理员,‘经理’需要想办法,才能指挥管理员打开记忆之门。”
此时,站在黄翔身边的陈磊似乎一下子抓住了重点。“有了。”只见他拿起画笔,就在一张白纸上画了起来。一张侧面人脸上,在脑壳部位话画上了一个经理的样子,在脑部中央则画上了一位看管大门的大爷。
在陈磊绘画之际,黄翔继续科普:“对于是否需要记忆一段信息,海马回的唯一标准是,这段信息是否事关生存。小朋友们想要增强对一件的事情的记忆,可以牢记两个原则:一是喜欢这个学科、喜欢这个老师,二是不断复习,让海马回对这段信息‘重视起来’。”
脱口秀还没结束,漫画已经收笔。“我用两个人物分别代表皮层和海马回,两者在大脑中的位置,也代表着两者的关系。”陈磊坦言,“我是听了黄医生的讲解,才想到的创意。”
两位科普大咖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此次开幕式的超级亮点,也引得现场观众一片欢呼。
与脱口秀和漫画的超级科普秀相比,“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的酷炫科普实验,更受现场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用磁铁让绿色的光路发生偏转,用晃动的吊线模拟涡振让大桥如面条般扭动的真实案例,用旋转的车轮让学生感受陀螺仪对保持空中稳态的作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物理实验开始展示时,现场小朋友就会目不转睛盯着看;当要求小朋友上台参与实验时,台下顿时升起了密密麻麻的小手;科学实验课结束之后,一大群小朋友冲上台,自觉排队等着来亲自实验一把。
在每一个实验中间,吴於人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同时配上了亲自出镜的一个个科普视频。在现场,她还通过实验,告诉小朋友们如何成为一个科学家:“善于研究、特别好奇、坚忍不拔、有责任感、一丝不苟、不怕挫折,同时还要学会学习、目光远大。”
“我之前一直埋头手术台,直到一位病人给了我做科普的最初动力。”黄翔在讲起科普初心时说,这位病人是一位学霸级女生,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可惜脑部肿瘤侵入了海马回部位。面对切除肿瘤损伤记忆力和保留记忆力面对生存风险,女生选择了前者。然而,当黄翔切除了肿瘤的大部分组织,遇到海马回时,忍不住停下来,再次与女孩家长商量是否继续手术。在再次征得家长意见之后,黄翔切除了部分海马回。术后,女生从学霸变成了“学渣”,新上的课程几乎都记不住,最后因为无法忍受这一情况而选择了死亡。
“从这位病人的情况,我意识到,要用科普来让更多人认识脑科学知识。”黄翔坦言,他已经尝试过写书、参加脱口秀,乃至出演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就是要“勇敢一回”,唤起大众对大脑的关注、关心。
《回到三国当名医》源自黄翔原著的《脑洞三国》。“我想从四大名著中找到一本公众都熟悉的书,用穿越的方式、用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来讲解一个个医学科普知识。”黄翔举例说,“《三国演义》里,周瑜被诸葛亮气的吐血,我就给周瑜安排了胃出血的毛病,穿越过去的医生用现代方法治疗了周瑜。由此科普了相关健康知识。”在他看来,“无论是短视频、脱口秀、直播短视频,都是科普的外包装,关键是要诠释好其中的科学知识内容。反过来,在故事中融入知识,而不是枯燥的知识输出,也有助于实现更好的科普效果”。
“在学校里,学霸和学渣有这两套知识话语体系。我并不是专家,反而能从普通人角度感受新知识的理解痛点。”陈磊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小是看着漫画长大的,当时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然而漫画是一种很好的科普话语体系,把知识画出来,更容易让人理解。”
如今,陈磊的漫画事业已经有了百余名志同道合者,“要培养一名科普漫画人,关键在于对科技内容的理解,这需要不断积累相关科学知识,并不能一蹴而就”。
三位科普大咖的精彩演绎,拉开了上海市“全国科普月”精彩纷呈的活动。而在这个科普之月里,还将会有更多科普大咖加入其中,提升上海科普的浓度、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