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一位德国人为中国奉献半生?他的后裔近日重返上海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9-02 13:07:36

他爱中国,

这个给予他避难所的国家,

这种爱贯穿了他的后半生。

他在那里得知了一句中国格言,

让他在最困难的处境里

也不绝望:“有办法。”

——节选自《有办法:孟威廉的中国回忆(1938—1966)》前言

8月31日,两位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访客走进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时隔10年,她们重访纪念馆,流连在一件件展品间。作为前上海犹太难民后裔,每件展品似乎都能引起她们浓厚的兴趣,这两位女士便是德国化学家孟威廉的侄女海伦和路易莎。

海伦(左)和路易莎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今年,海伦和路易莎受邀来到中国,参加8月底在贵阳图云关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活动。图云关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旧址,这里曾是抗战大后方的全国救护中心和全国各战区战地救护、医疗、医防工作的指挥中心,也是国际援华医疗队驻地。

路易莎参观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源于网络)

1939年至1945年,6年的烽火岁月中,上千吨世界援华医疗卫生物资集中到这里,又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参与抗战的中外医护人员在这里留下了战斗印记。外国医务工作者们和白求恩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中国人民一起抗战,孟威廉就是其中一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国际援华医疗纪念活动在贵阳举行(源于网络)

说起孟威廉与中国的故事,要追溯到1938年。那年,德国法西斯大规模搜捕犹太人。1938年底,孟威廉在意大利热那亚上船,于1939年初逃亡到上海。同年,孟威廉经友人介绍,决定去救护总队服务。到达图云关后,他参加了中国红十字总会,负责药物与化学品分析检验,加入了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孟威廉,摄于1946年(源于网络)

战后,孟威廉返回上海。1949年6月初开始,他一直作为化学家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工作,成为生物化学家王应睐的下属,合作研究抗生素和胰岛素。和大多数犹太难民1949年前后陆续离开中国不同,孟威廉直到1966年8月才回德国,此时距他到达上海已近28年。他回到社会主义的东德后,在首都柏林的夏瑞特医院主持生化实验室,直至退休。

2012年孟威廉离世。在辞世前的几年里,汉学家文淑德为他做了口述史的访谈。2023年4月1日,《有办法:孟威廉的中国回忆(1938—1966)》一书正式出版,里面充满了孟威廉对上海和贵阳的满满回忆。

侄女海伦和路易莎因为叔叔和中国的特殊情谊,对上海和贵阳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活动结束后,她们来到上海,再次踏上这片让叔叔孟威廉牵挂的土地,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她们上海之旅中最重要的行程。

海伦和路易莎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今日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十年前她们初次造访时相比,已完全不同。这里囊括了近1000件展品、十几个复原场景、161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观展后,海伦和路易莎深有感触:“在人类最黑暗的时刻,上海成为了犹太人黑暗中的微光。这座纪念馆比之前大了很多,许多展品都特别有意义!它让我们铭记历史,那段特殊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记者:黄镏舒

图片:黄镏舒

编辑:黄镏舒
22年坚守!虹口区这一慈善项目助文山州数千因战伤残人员重燃生活希望
民警“上门办”“帮代办” 破解群众“户政业务”办事难题
“小达人”年借599册,2024年虹口区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报告出炉→
“忧居”变“优居” ,探索“军地协同、军民共建”城市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