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塑造着上海慈善文化,播撒着申城慈善温暖。
2024年度捐赠收入排名前五的慈善组织分别是: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
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接受捐赠金额1.14亿元,公益支出1.11亿元
全市新设立的慈善信托备案信托财产合计1.01亿元
全市基金会社会捐赠收入前十名单
上海共有13个对象获得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荣誉称号
2024年,上海深化探索慈善超市多元化经营模式
▶社区基金会不断汇聚基层公益资源
▶支持开展各类与社区民生密切相关的公益项目
2024年,全市民政部门新登记成立的
应急类社会组织9家
截至2024年底,全市登记成立的应急类社会组织共有54家
▶涵盖了城市应急安全救援、水上救援、特种救援、人员搜救、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多个领域,储备了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
上海大力支持慈善信托发展
鼓励信托业务模式创新
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办法》,依法规范慈善信托备案流程,提高慈善信托备案效率
2024年,全市民政部门备案慈善信托18单,信托财产合计1.01亿元
上海备案的慈善信托全部设置监察人,确保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备案信托财产规模100万元以上的有7单,主要用于助学助教、扶老济困、乡村振兴等领域
截至2024年底,全市依法备案慈善信托累计57单,累计备案到账资金2.18亿元
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上海慈善奖”评选出31个表彰对象,涌现出一批慈善典型,彰显了榜样的力量。
2024年9月2日至9月8日,上海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以“慈善,温暖一座城”为主题的“上海慈善周”活动。
全市各区、广大慈善组织、爱心企业、慈善楷模、志愿者等广泛参与
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
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楼宇、进家庭
在全市营造“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浓厚慈善氛围
慈善力量助力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
上海市民政局作为本市慈善工作主管部门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