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
2025级新同学”
对于初入复旦园的新生来说
迈进校门的这一刻
青春已在这个闪耀的夏天
完成了一次绚烂的年轮闭合
各院系学长姐们
早已准备周全
在班级摊位上亲切引导、耐心答疑
助力新生有序完成开学报到流程
“咔嚓!”
院系萌宠与新生同框
一起比个耶✌️
上午,校党委书记裘新走访五大书院的本科新生报到点、南区学生生活园区等,慰问来报到的新生和参与迎新的师生员工们,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校党委副书记钱海红,副校长周磊等参加迎新。
站在崭新起点
萌新们有什么想说的?
今年学校重点打造的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迎来首招学生。各学院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展台上,芯片、晶元、大硅片整齐陈列,人形机器人“星期五”不时挥手打招呼,引得新生们驻足观望,满眼好奇。
互动打卡区,新生入学报到打卡计数板不断跳动,院徽拼图展板上签满新生名字,不少同学在明信片上写下对未来的期待,投进“慢递信箱”。
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领军人才班的新生江姝尚来说,与复旦的初次结缘源于第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高中时,江姝尚还参加了复旦大学步青计划、复旦“解码生命”暑期营等活动,切身感受复旦的学术氛围与校园文化。就在刚过去的暑假,她学习复旦先导课程,参加学院组织的企业参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来自贵州省的尹富有,高中时就把复旦定为目标,一路踏实追赶,最终如愿成为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领军人才班中的一员。他认为,未来机器人会深度融入生活,很有发展前景,而自己也对相关研究充满兴趣。谈及未来,他说:“我的目标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好了。”
高二那年,刘婧瑜来上海参加活动,路过复旦邯郸校区,这匆匆一瞥,便让她对复旦心生向往。在很多医学榜样的影响下,她早早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如今,她是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正谊明道班)的一名新生。“我希望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尽早接触科研,也期待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今年首设科技考古方向,成为复旦新文科蓬勃生命力的鲜活注脚。新生李卓心然说,选择该专业,正是因为考古过程中藏着源源不断的发现,也允许研究者大胆地想象。在科技考古的专业学习中,化学、生物等跨学科知识贯穿始终,她有信心攻克这些知识难关,在文理交融中实现全面发展。
“复旦哲学学科实力雄厚,是我的不二选择。”通过强基计划,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的苏奕菲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自初中起,苏奕菲便广泛阅读哲学类书籍,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暑假期间,她提前了解强基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逐步摸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后续选课与学习作准备。
“相辉学堂不仅为我们提供自由探索理科世界的充足空间,还配置了一流的师资与资源。”加入相辉学堂理科实验班,是熊雨萌坚定的选择。“理科带给我一种美妙甚至梦幻的感受,那种一层层剥开世界表象的面纱、顿悟万物背后运行机理的感觉,让我沉醉其中。”
在光华楼四楼的复旦大学国际学生事务中心前,外国留学生本科新生们井然有序地排队。这一中心即日起试运行,提供入学支持、签证办理、住宿安排、学业咨询、文化活动等“一站式”服务职能。同步上线AI智能对话平台,支持中英双语交互、24小时在线,即时解答留学生会遇到的常见问题。
来自俄罗斯的埃琳娜(Kozelko Elena)是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能源化学专业的新生。“我一开始就被复旦的美丽校园照片吸引,”她回忆道,“后来了解到复旦化学学科在国内外都享有卓越声誉,我当即就决定:就是复旦了!”
来自阿联酋的曼苏瑞(Mohamed Almansoori)将就读临床医学六年制项目。他早在十年级时就立志学医,但当时并未考虑过来中国,直到两年前有人向他推荐了复旦——他将这称为“这辈子收到过的最好的建议”。过去一年,他在复旦认真学习语言,现在已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在他看来,中国与阿联酋文化相通,都强调慷慨待人、重视家庭,这也让他在复旦轻松结交到了许多中国朋友。
恰逢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
学校为新生精心准备了
承载着深厚底蕴的专属纪念——
带有百廿标识的
全新一卡通与交通卡“皮肤”
五大书院还准备了迎新礼品
轻便实用的书院运动包
“萌”力满满的单页文件夹
诚意满满、惊喜多多
全新推出的AI智能体“复旦迎新助手”
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让新生“未到校先知情”
为新生提供实时的
校园学习生活各类资讯
自8月26日上线以来
日均解答问题600多组
RoboMaster机甲机器人旋转、移动
展示着“矫健”身姿
3D打印机“吐丝堆叠”
一艘小船模型正慢慢“长”出轮廓
......
学生创新集市
汇聚科技类社团、科创项目等平台资源
带领新生们快速融入
活跃开放的科创生态
让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能生根发芽
▲
志愿者在机场和火车站迎新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校园内,在各个行李领取点
“装备齐全”的志愿者们有条不紊
他们骑着三轮车、推着小车
为新生们指引路线、运送行李
目光所及之处
皆有“红T恤”亲切相伴
初来乍到的陌生与拘谨
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消融
在亲友的陪伴下
新生们踏入复旦园
“卓越而有趣”的代码
将写入每一位新复旦人的精神基因
化作“栉风沐雨自担当”的底气和自信
意气峥嵘
奔赴下一程山海
组 稿
党委宣传部
文 字
章佩林 叶鹂 李怡洁 冯轶凡
摄 影
成钊 廖恒 陈治佑 孙叶 池冬琤 党委学生工作部
视 频
戚心茹 李玲 佟铭洋 钱怡成 梅旭普
责编/编辑
章佩林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