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温度
青浦监狱汇聚专业力量,以点点微光穿透高墙,为罪犯照亮新生之路,提升教育改造实效。通过共建“非遗+法治”教育基地,持续深化“监地联动”,以文化人、以案释法。打造“技能培训—作品创作—社会展示”全链条帮扶模式,以司法温度照亮迷途者回归路。
浦东新区司法局“浦矫微光计划”志愿者团队走进青浦监狱,为服刑罪犯带来精心设计的帮教课程,助力其顺利回归社会。
这也是深化“监矫联动”机制的具体实践。冯老师给临释对象主讲的“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之路”课程,聚焦回归核心痛点,从权利义务、就业资源到心理调适,提供实用指导,有效缓解了服刑罪犯对出狱的焦虑。王老师教授的“无极球身心调节课程”,通过舒缓的音乐和特别设计的动作,帮助服刑罪犯在有限空间内调节情绪、远离焦虑,培养平和心态。
两门课程针对监狱环境与服刑罪犯需求定制,是探索“安置帮教前移”及多元化教育帮扶模式的缩影。参与罪犯普遍反馈课程“很实用”,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增强了回归社会的信心。
长宁区司法局组织资深社工、律师与罪犯“一对一”结对,针对刑释后就业指导、家庭关系修复等实际需求答疑解惑,民盟法律专家现场解读安置帮教政策,帮助其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活动还特邀心理咨询师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成长必修课”主题授课,通过团体辅导、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罪犯正视过去、规划未来。多名罪犯在互动中敞开心扉,表达悔悟与对新生活的期待,现场氛围温情而鼓舞。
长宁区司法局向罪犯赠送《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书籍及励志读物,鼓励其通过阅读提升法律意识与文化素养。监狱同步推进“非遗技艺”培训计划,后续将联合社会机构开设竹刻、玉雕等课程,助力掌握一技之长。
徐汇区司法局与区帮教协会老师、区政协书法家、社区矫正对象代表走进青浦监狱,开展个别帮教、书法进大墙和警示教育“三位一体”活动,通过个案把脉、翰墨育心与镜鉴自省,助力临释人员重塑人生坐标的同时,筑牢社区矫正对象守法底线。
区司法局与徐汇籍临释罪犯“面对面”恳谈,围绕户籍衔接、就业推介、家庭修复等堵点现场办公;矫正社工即时建立“一人一档”回归台账,对接区人社局、街道司法所资源,确保出监即上岗、困难即帮扶。两名罪犯在交流中流下悔泪,表示“第一次感到社会没有放弃我们”。
区政协书法家徐老师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题授课,从执笔姿势到“人”字结构,娓娓道来“横平竖直”的人生哲理。服刑罪犯现场写下“悔”“归”“善”等字样,王老师逐字点评并赠送“行稳致远”卷轴,勉励他们把“笔尖功夫”转化为“人生功夫”。
16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民警带领下列队参观监舍、参加队列训练,“零距离”感受高墙内外反差。两名因重新犯罪收监的罪犯现身说法,痛陈“一时冲动,满盘皆输”。参观结束后,全体社区矫正对象承诺自觉接受矫正、绝不触碰法律底线。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服刑期间能与家人相拥共餐?亲情规劝揭秘答案
2、【党小组说】女子监狱新收前沿的“硬仗”攻坚团队
3、【政府开放月】高墙体验券,刷这张卡,才懂自由多宝贵!
编辑:郭 伟
供稿:青浦监狱
杨 帆 张 成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