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上海市科协主办、市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承办、上海科技传播学会和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协办的2025年上海市科协(第二期)学会秘书长沙龙在上海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的70余名学会秘书长及学会干部参加了活动。
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负责人传达了中央、市委关于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要求,介绍了市科协在该项工作中的落实和推进情况,希望参会的社团负责人、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党建联络员们抓好本社团的相关工作,全力推动全覆盖工作落地。上海市科协学会学术部(科技创新服务部)着重介绍了“上海市科协社团管理服务平台”的填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上海科技传播学会介绍了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学会充分发挥科学普及与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面对青少年开展多元化的科普与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此次秘书长沙龙聚焦学会关注话题,针对学会关心的科技服务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特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金爱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向世清分别作了《科技服务业若干意见文件解读》、《人工智能的产业走向与发展趋势》专题报告。
金爱民主任从需求侧、供给侧、环境侧三大维度出发,系统剖析了科技服务业的构成体系、现存短板和转型方向。他指出,当前科技服务业仍存在创新链协同不足、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有待优化、政策合力仍需加强等现实挑战,并提出“强主体、补链条、改机制、建体系”等一系列发展建议。他建议科技社团应主动把握机遇,持续提升专业化与市场化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并赋能科技服务业生态建设与升级。
向世清教授以大数据模型与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线索,借助“DeepSeek”、“宇树科技”等国内创新企业的生动案例,从人工智能的历史研究,应用现状讲到人工智能的核心内涵与产业赋能等方面,梳理了人工智能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趋势,并剖析了我国在技术研发、应用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与挑战,为行业参与者把握未来方向,走出差异化创新发展之路提供指引。
随后,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张江机器人谷。上理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期面向社会开展智能工业装备与虚拟仿真技术科普实践,推动科技知识社会化传播。张江机器人谷则以构建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研发-中试-应用”全链条协同模式,为智能机器人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力支撑,持续推动着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供稿:市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审核:市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委、市科协学会学术部(科技创新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