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成了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2024年5月底,奉贤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线索收集和智能推送平台推送的线索发现,多位市民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奉贤某建筑工地存在夜间施工扰民等问题,同时“益心为公”志愿者也向该院反映相同问题,奉贤区检察院切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回应民生关切。 线上线下联动 精准锁定问题 接到线索后,奉贤区检察院迅速行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调查的方式,全面收集证据。通过线上调查发现,涉案地块周边多以居住和教育为主要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且通过查询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官网以及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建设与交通官网、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均未发现涉案地块有夜间施工备案信息。 同时,公益诉讼检察官多次前往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发现涉案施工现场存在未设置施工铭牌、夜间噪音施工、光污染扰民等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公益诉讼检察官于晚上十点后在施工现场场界外选取多点位测量噪音值,结果均高于60分贝,其中最高值达80分贝以上,而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在夜间的排放限值不得超过55分贝。 督促协同履职 护航考生逐梦 当时正临近中高考,附近高中学子正在紧锣密鼓地复习备考,安静的环境对他们至关重要,为了给考生们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备考环境,奉贤区检察院迅速行动,在中高考前依法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通过深入扎实的调查,锁定相关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属地政府依法履行建筑施工监督管理职责,对涉案地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未履行协调管理督促责任、未落实文明施工要求、未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施工铭牌、未经批准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同时,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通过15天整改期限督促行政机关紧急处置施工噪音问题,并依法履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及时查处涉案地块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等违法行为,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形成全方位监管合力,切实保障考生安静有序的复习环境。 “回头看”巩固成效 促推长效治理 属地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对违法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同时指导建设单位办理涉案地块项目(桩基工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在全区系统排查违法开工项目,会同相关委办局建立联动长效机制,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随后,公益诉讼检察官跟进调查核实,确认涉案地块周围已重新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高度约3米,西北角、东面各设置了一块施工铭牌,未发现夜间噪音施工作业行为,周边居民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奉贤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回应民生关切,做实检察为民,聚焦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围绕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中高考等关键时期,深入居民住宅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妥善平衡城市发展和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为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