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懂经
又如,2023年才成立的上海AI公司自由量级,已推出智能PPT生成工具Pi,AI可自主完成PPT从内容大纲构建到视觉设计全流程,现已收获百万级用户规模;
再如,MiniMax今年推出的智能体是一名“多面手”,既可以是市场调研员、视觉设计师,也可化身内容生态负责人、声学设计师等,具备从需求理解、任务拆解到多线程执行的能力,支持全栈开发,可在平台上完成网页、电商应用等交付任务。下达“做一个横版游戏,一个小人在线条上往右运动”的要求,智能体仅需10多分钟即能完成。
国内投资大模型公司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日前在2025WAIC上分享其预判,认为AI BPO(业务外包)模式将在未来1至两年内实现商业化突破,智能体有望通过“按结果付费”方式,在金融、客服、营销、电商等行业迅速扩张。其中,“沪产”智能体无疑处于第一梯队,并将推动智能体的任务处理复杂度每7个月实现翻番,也就是说,AI智能体也将有自己的“摩尔定律”。
意见还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懂经姐从市经信委获悉,上海AI基础支撑能力同样全国领先。如在智能算力方面,根据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这个数字,已超过北京、深圳同期智算规划的总和;
在数据供给方面,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专业的人工智能语料公司库帕思。作为AI“教材”定制工厂,库帕思深度参与“模塑申城”中五大关键领域、六大重点行业的垂类语料库建设,现成品语料已超过1800TB(太字节);
在优化环境方面,上海已牵头搭建大模型垂类应用“中试训练场”,将前辈“踩坑”“交学费”后实践出的成熟方案与诸多工具作归集展示,由应用方按需取用,现已覆盖制造、文旅、医疗领域;
在促进开源生态繁荣上,上海引入开放原子基金会等,并且自2023年起举办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誓做“最懂开发者的城市”。今年起,GDC一年举办两次。
意见所传递的重磅信号,在于“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相比,已非连接资源,而是重构能力;不是做渠道,而是改变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场人类生产生活范式的巨大重塑中,上海始终要做先行者、领头羊。市经信委最新信息显示,上海已形成“一西一东”产业裂变大容器,其中徐汇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浦东模力社区瞄准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2018年以来,上海已实现AI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三个倍增”。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