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环境 > 文章详情

第一批生态研学路线|浦江“碧”弯:闵行吴泾生态环境保护研学路线

转自:上海环境 2025-08-29 10:10:00

生态研学,与美同行。喜欢City Walk、City Ride的朋友看过来,阿拉上海第一批生态研学路线等你来打卡!这里有森林湿地、城市秘境,这里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更有生态知识、趣味课堂。以生态为舟,以研学为桨,让我们穿越城市与自然的边界,来一场感知美丽、聆听万物、保护生态的研学之旅吧。

一条江见证一座城的千年蝶变,今天我们沿吴泾公园到黄浦江轮渡两岸滩涂,解码黄浦江的绿色基因。

吴泾公园——

浦江第一湾的生态觉醒

位于黄浦江“L形”拐弯处的吴泾公园,曾是上游漂浮垃圾的天然汇集点。在这里,环保“大咖”王显明老师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从一人一船打捞垃圾,到如今汇聚7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3.3万余名志愿者——昔日的污染痛点,已成为市民共治的生态起点。站在江畔,仿佛能听见浪潮中沉淀的环保誓言:每一片滩涂的修复,都是对自然的郑重回应。

轮渡之行——

触摸黄浦江的脉搏

登上游轮,江风拂面,黄浦江在脚下奔流不息。它不仅是上海的经济命脉,更是一座活着的生态系统:水下有鱼群洄游的通道,空中有候鸟迁徙的轨迹,岸边有湿地涵养的水源。透过船舷,远眺现代工业区的烟囱——它们早已装上超净排放装置,仿佛巨树向天空呼出洁净的气息。人类与自然,在此达成一种动态的和解。

滩涂湿地——

候鸟的都市驿站

踏上对岸的滩涂,这里是候鸟南迁北往的“中转站”。芦苇摇曳、水波潋滟,弹涂鱼在泥滩上跳跃,白鹭在浅水中伫立。这片曾被工业痕迹覆盖的土地,如今正以湿地之名重获新生。我们俯身观察退潮后露出的苔藓与贝类,学习如何用生态修复技术为野生物种预留生存空间——滩涂不语,却是自然最生动的课堂。

吴泾风貌——

新旧交织的生态拼贴画

归程途中回望吴泾,老工业区的厚重历史与低碳新城的绿色愿景在此交织。风电叶片在江畔缓缓旋转,生态廊道串联起厂房与公园,光伏板在屋顶静默蓄能——这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地带”,而是一个正在呼吸的、有机的生态共同体。

我们触摸了黄浦江的脉搏,解码了滩涂湿地的生态密码,更深刻理解了“环保与发展协同”的城市哲学。美丽中国,始于足下;生态文明,重在行动。让我们以这次研学历程为起点,在黄浦江这道深邃的“城市掌纹”中,继续书写属于每个人的绿色篇章。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