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5年政府开放月第四场专访活动“优化基层营商环境”在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举办。活动以“基层营商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烟火气”为主题,通过政民企互动展示街区改造成果,精准收集商户经营需求与居民生活期待,为基层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态。 政府开放月公众代表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泰山片区,如今以“融合空间”的新面貌重新亮相。泰山人民坊通过“破墙+分流”策略,打通3处关键围墙,增设居民区直通人民坊的边门。社区改造后新增户外休闲空间8405平方米、社区共享会客厅700平方米,并配套16个机动车潮汐停车位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大幅提升了便民服务与商业承载能力。
这一开放策略不仅拓宽了物理空间,更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泰山网格党支部书记周银娣介绍,“民生服务空间的扩容,让居民生活更便利,商户经营更聚气,这是个双赢的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永昌集市在改造后迎来大幅度增长:商户数量增至89家,月客流从5.8万跃升至10.8万。
永昌集市
菜场环境的现代化更新,智慧监管系统的全面应用——如AI智能电子秤、智慧电子屏等“一户一档”实时监管手段,既保障消费者权益,也助力商户规范、高效经营。
孙北北面包店店长俞钟其表示,正是看中社区改造后的崭新面貌与商业潜力,公司才决定入驻此地,从选址到装修以及最终开业,街道赋予各项流程和补助支持。同时,肯德基、福罐咖啡等等越来越多特色店铺纷纷开业,与各类商业形态相辅相成,极大丰富了街区的消费体验层次。
走进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普陀区“虚拟窗口+帮办服务”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走入公众视野,这看似寻常的一个角落,却可以为企业避免许多“麻烦事儿”。
今年,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对“远程虚拟窗口”平台迭代升级,在“一网通办”上推出“AI+远程虚拟窗口”,依托AI大模型能力,聚焦高频事项,新增“AI智能小普”功能。
上海樨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芸对着“小普”问道:“我们公司需要减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小普在短暂思考后给出详细解答,并列举材料清单,甚至具体到份数。而在轻点几步、按要求上传材料后,即可进入“远程虚拟窗口”人工帮办模式。胡芸介绍,自己距离泰山人民坊服务点仅需10分钟步行,但如果去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则需要一个小时车程,还要等待和排队。“这大大便利了我们企业,让我们把时间花在更多业务上。”她说道。
胡芸正在“远程虚拟窗口”人工帮办
目前,普陀区在“远程虚拟窗口”上进驻事项931个,其中涉企事项593个、个人事项548个,涉及区政务服务中心、4个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及街镇受理中心事项,568个事项可达到办理深度、363个事项可达到咨询深度。真正实现“在线办件零跑动、线上服务免排队”,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实体大厅同质同效的政务服务。
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一场集齐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商铺、居民代表的座谈交流活动正在开展。社区食堂“舌尖上的人民坊”负责人提出“延时供餐”“错峰清运”的想法;永昌集市负责人提出“商铺培训”“增设停车”的需求;万辉集团提出“品牌引进”“组建企业联盟”的建议。此次座谈会共征集18条人民建议,职能部门逐一回应并记录,推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精准对接。
企业代表发表建议
与此同时,区信访办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设置“人民建议征集”红色邮筒和二维码,完善线下线上双轨建议征集渠道。营商环境优化不仅需要获悉企业想法,也需反馈与深化百姓智慧凝结生成的金点子。
此次座谈会上,居民张慧珠就感慨:“我们一直想着有个社区食堂,这次真的办成了!”据了解,泰山人民坊的改造共开展了6场社区代表座谈会,密集召开10余场意见征询会,汇聚3000条民意。普陀区从人民建议中挖掘更多企业经营机会,助力百姓生活焕新、企业发展向新。
“政府开放月可能是短期的,但我们服务百姓、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是持续不变的。”普陀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伟军在活动中说道。
记者:施旖雯
编辑:沈悦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区领导走访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普陀区召开第八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专题会
启航新学期,区领导实地调研开学准备工作
抗战遗址今昔|战火中的少年弦歌永不散——长风公园群雕中的城市记忆
【活动】七夕锁定百禧公园,让我们一起“禧”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