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召稼楼有座“报恩桥”,TA的故事你知道吗?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28 22:14:07

闵行

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基础

它们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更是时光在闵行这方土地上驻足

并留下的印记

我们需要去打捞属于自己的故事

更需要把故事讲下去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静夜闲听——报恩桥的故事》。

相传明天启六年(1626),一只小船悄悄地停靠在召稼楼奚家的水桥码头,一个人上前敲开了奚家的门。不一会儿,几个家丁抬着三只箱子进了奚家大院后,那船很快一路沿姚家浜向东而去。来人是周浦商家冯克安的管家冯福宝。今夜他奉主人之命将三箱金银,寄放在商界口碑极好的明方孝孺后人召稼楼奚家。说好日后时局一稳就来取,但半年多过去仍不见冯家人影。

原来,冯家族人被关押,家产被抄没,老人相继过世……只有冯克安的小儿子伯卿逃脱,可他下落不明。有天晚上,奚家的管家带回冯家后人冯伯卿住在川沙的信息。奚老爷拿出当年冯克安给的密信。信中提到儿子冯伯卿右手腕上有圈粗黑汗毛的特征。于是,又派人去川沙暗访。结果,那个冯伯卿右手腕并无那粗黑汗毛。

有年奚家少爷去新场刘记盐铺订货。突然发现那账房的右手腕上,有圈又粗又黑又密的汗毛,可他不姓冯。奚少爷了解到冯伯卿逃脱官府抓捕后,被一俞姓老人收留,于是改姓“俞”。

奚家少爷又到刘记盐铺,与小俞先生“闲聊”。聊到当年冯家大难,在奚家寄存三箱细软,奚家已两代人十多年寻找主人的事时,小“俞”他涕流满面,痛哭失声……

奚少爷吩咐家人带上那三箱金银星夜出发,赶到新场俞家“完璧归赵”,冯伯卿把这三箱金银做“垫手布”,经过数年的打拼,终于富甲一方。冯伯卿亲自带着六箱金银送到召稼楼,又遭到奚家的谢绝。于是双方约定:把其中三箱用于修缮千年古刹金刚庙,另三箱,用于翻建召稼楼市河上摇摇欲坠的“保安桥”,并改名为“报恩桥”。

报恩桥 摄/丛洁

如今,依然流传着奚家诚实守信、冯家知恩图报的故事,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八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中“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字,在尽量保持民间文学“原始状态”的同时,紧扣本土特色和风情,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确能感受到浓郁的民艺乡俗、生活气息,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和英雄人物英勇无畏、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

2025年8月起,第二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何芊惠
编辑:陈依婷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