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蟹塘上,果林里鸟鸣清脆,民宿里孩童嬉闹,村里的早市也热闹起来。这里是崇明区中兴镇北兴村,一个有“村味”、有底色、有发展的美丽村落,正在书写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多赢共享
走进位于北兴村的太和·好时节智慧农场,温暖湿润的热带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颠覆了对传统大棚种植的认知。芭蕉树郁郁葱葱,百香果的枝蔓肆意舒展,好像突然步入了一片热带雨林。
北兴村党总支书记戴曌昕指着面前郁郁葱葱的果树说道:“我们这里四季有果,荔枝、莲雾、木瓜等热带水果在寒冷的天气里也能成熟结果,口感还特别好!”农场采用“林—渔—旅”立体种养模式:不同果树间作种植,林下有散养的鸭子,旁边水系与蟹塘相连,一片果林与一条种养生态链形成完整闭环。
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北兴村积极引进优质产业助力乡村发展,引入的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此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智慧农场,目前智慧农场一期项目已建成温室大棚50亩。依托科技赋能、数智引领,农场积极探索“种源+数智+生态”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实施跨域种植、数智种植和生态养殖,致力于推动生态农业与研学体验深度融合。
民宿集群,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旅游基础,北兴村充分利用村内的闲置房屋,盘活存量资源,将“沉睡资源”变为“致富资本”,让闲置民房摇身一变成为具备江南特色风格的民宿集群,为远道而来的市民游客提供更有乡村风情的居住环境。
沿着新修的村间步道前行,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农房映入眼帘。这些保留了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如今都挂上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招牌。
由北兴村归乡青年创办的“海岛人家”,是北兴村最早转型的民宿。“从一栋民房到现在的八栋联排,每栋民宿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和定位,我们的品牌逐步擦亮,深受市民喜爱,节假日都要提前预订。”民宿主理人彭践介绍。目前,民宿中已有一幢被评为上海市及崇明区“五星精品民宿”,另一幢被评为崇明区“四星精品民宿”,逐步成为北兴村乃至中兴镇的网红打卡地。
在示范村建设带动下,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北兴村积极带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招商,为村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和分红收益。同时,不断配套改善民宿集群区域周边的水环境、道路、沿河护栏、路灯等基础设施,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小集市大民生”,改造乡村市集
北兴村的市集是乡村文化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个民间自发形成的小市集,每天早晚都有,既保留了乡村生活的情怀与纯粹,也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小小集市凝聚了乡土文化和农耕习俗的底色。在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过程中,北兴村选择尊重民生,保留这份质朴的风土人情,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市集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基础设施,设置固定摊位,规范经营行为,实现了乡间市集的有序经营和健康发展。
“现在村里的集市干净又方便,摊主不用风吹日晒了,村民和游客还能买到最新鲜的农产品。”戴曌昕介绍,市集逐渐发展壮大,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地道的农家手工艺品,市集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自家农产品的平台,带动了民宿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同时,市集也成了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地道的农产品和特色纪念品,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夕阳西下,蟹塘里泛着金色的光芒,民宿的灯笼次第亮起,市集的喧嚣渐渐平息,乡间的一天即将结束,但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步,北兴村将继续围绕蟹塘、果林、民宿和市集这四大特色,汇聚资源,聚合业态,持续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崇明乡村振兴打造生动的“北兴案例”。
文: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