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炽烈的阳光倾泻在大地上,当高温席卷全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身体也在悄然经历一场“烤”验。马路上,一位外卖小哥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倒地不起;游乐场里,开心玩耍的小孩突然抽搐昏迷;闷热的房间内,独居的老人逐渐失去意识...夏日头号“杀手”——中暑,正在严重威胁着大家的健康与生命。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当人体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下丘脑就是它的温度调节中枢。在正常状态下,当核心温度超过37℃时,身体会通过皮肤血管扩张、汗液蒸发等机制散热,维持温度动态平衡。
当环境温度超过32℃、湿度大于60%时,这种散热机制就会逐渐失效。与普遍认知不同,中暑并非简单的"体温过高",而是由热应激引发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高温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同时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内毒素进入血液,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2.中暑的识别和分类
(1)先兆中暑:黄金干预期
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通常<38℃)。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淡盐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度中暑:
体温显著升高(>38℃),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干燥或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可能下降,恶心呕吐加剧,头晕头痛明显。
需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度中暑
①热痉挛表现: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表现为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淡盐水,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②热衰竭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③热射病表现:常见于高温下工作数小时,或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体温迅速升高到40℃,出现皮肤干燥、无汗,嗜睡、谵妄、昏迷等,更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什么人容易中暑
①户外劳动者及高强度运动者
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农民、交警、快递/外卖员以及运动员、军训学生、户外运动爱好者等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的人群。
②慢性病患者及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慢性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基础代谢率高;糖尿病患者汗腺功能受损且对脱水不敏感;心血管疾病患者循环代偿能力下降;肥胖患者脂肪含量高,散热困难此外,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心脏及呼吸负荷,这些原因使得上述患者更加难以应对高温环境。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未成熟、体表面积相对大易失水);孕妇(代谢率高、血容量增加);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口渴感迟钝、基础疾病多);也使得他们难以应对高温的环境。
③药物影响
利尿剂、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可通过不同机制干扰体温调节;增加中暑风险。
④处于特殊环境
封闭汽车内温度10分钟内可上升10℃,儿童体温升高速度是成人的3-5倍;
夜间持续高温(超过26℃)使老年人风险倍增;
刚抵达热带地区"热适应"尚未建立的旅行者,长期待在空调房突然到高温室外的久坐人群。
4.中暑的急救与治疗
当中暑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核心体温超过40℃时,每延迟5分钟降温,死亡率增加10%。现场急救需遵循"快速降温、及时转运、持续监测"原则。
①迅速转移:立即停止作业,脱离热源,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物,以利于散热。
②迅速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帮助降低体温。也可以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体,但不要使用冰水,以免引起血管剧烈收缩。
③补充水分:意识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料(运动饮料、淡盐水等),昏迷或呕吐者切勿强行灌水。
④呼吸通畅: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需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⑤及时送医: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昏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中暑的预防
①高温时段少外出
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尤其10:00-16:00,减少高强度活动。如一定要在室外活动,做好防晒并准备充足的水或饮料。
②补充水盐不可少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应该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L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③出门准备要做好
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烈日
下行走。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
④高危人群需当心
暑热天气,患有/可能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超重/肥胖、甲亢等疾病者,以及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6.结语
中暑作为一种完全可预防的疾病,每年仍在全球夺走数万生命。当您或身边人下次在炎炎夏日感到不适时,请记住:中暑不是需要忍耐的暂时不适,而是可能危及生命的医疗急症。及时采取行动,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正如一位从中暑中幸存的患者所说:"我以为自己只是有点累,没想到离死亡那么近。"让我们用科学知识和正确行动,打破这一夏季杀手的威胁链!让自己和家人安享盛夏
供稿:邢 涛、陆 红
审核:徐仲卿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