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务如何常态化、规范化实现“零距离”下沉?
如何打造纠纷化解“终点站”、法治教育“起点站”的样本?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如何即时化、最大化?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巡回审判不仅是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的便民举措,更是法院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以司法力量护航社会和谐的创新实践。
自2024年8月起,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巡回审判工作,通过“下沉式”审判、“联动式”解纷,让公平正义在社区一线可见可感。
今天(8月28日)下午,松江区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2024年8月—2025年7月)》,总结实践成效,谋划创新路径,为巡回审判进一步赋能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金绍奇,松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张利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施小萍主持。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人大代表、松江区政协委员,松江区委社工部、松江区委政法委、松江区信访办、松江区司法局、松江区部分街道相关部门领导同志,法学院学生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应邀参会。
本场发布会是“促公正 作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第20场。
聚焦区域特点,展现机制特色
本次发布会发布的《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2024年8月—2025年7月)》介绍了过去一年松江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的基本情况。
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松江区人民法院合计开展巡回审判62次,依托巡回审判机制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近百场。巡回审判覆盖松江区十七个街镇和经开区,并进一步延伸至园区、企业、院校,纠纷类型涉及民事、商事、刑事等。
白皮书强调,在推进巡回审判工作中,松江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基层治理、便民解纷、“三个效果”统一四大核心原则,并围绕“四个区”建设目标,依托区综治中心平台,结合“一街镇一法官”和“松法进五大”工作机制,构建巡回审判工作新格局。
白皮书显示,巡回审判工作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 在优化社区重点纠纷巡回审判机制方面,松江区人民法院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各街镇、各社区纠纷特点,选择高发易发或存在群体性风险的重点纠纷开展巡回审判,重点做好案例筛选、审判保障、效能转化等工作,在巡回审判过程中,同步举办法律讲座10次、调研座谈会5次、问卷调查1次,相关工作均在社区内取得良好反响。
➤ 在建立专项特色巡回审判机制方面,松江区人民法院结合辖区内企业密集、文旅资源丰富等特点,在G60科创走廊专项设置“商事巡回审判点”“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和“劳动争议巡回审判点”,在佘山旅游度假区内设置“涉文旅纠纷巡回审判点”,在车墩影视城内设置“涉影视产业巡回审判点”,同时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城的区位优势,在各高校开展巡回审判,并通过院校共建调解室化解纠纷。
➤ 在搭建巡回审判工作多元化支持平台方面,松江区人民法院通过党建品牌建设带动巡回审判工作开展,以“云间·山中竹”品牌为依托,将巡回审判工作融入支部品牌建设,同时通过“法官工作站”“社区法治达人”等积极推动建立与行政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及属地支持机制,营造司法和行政双向发力良好局面。
白皮书指出,在后续推动巡回审判深化建设的过程中,松江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强化干警参与巡回审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进巡回审判点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巡回审判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巡回审判工作在后端的延伸作用,更好发挥巡回审判对基层社区潜移默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助力社会矛盾综合治理工作闭环有效运行。
八起巡回审判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松江区人民法院还通报了八起巡回审判典型案例,案例涵盖了房屋租赁合同、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通过梳理过去一年松江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典型案例,展现司法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松江实践”,为巡回审判工作的纵深推进提供可借鉴推广的基层样本。
例如,在一批租赁合同纠纷中,因上海市轨交某延伸工程(松江段)建设需要,相关地块启动了相应的动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被动迁房屋的实际承租人与作为出租人的产权人因动迁利益分配发生争议,因动迁范围广、涉及人员众多,引发群体性纠纷。松江区人民法院通过摸排分析归纳案情,针对征收决定前房屋租赁合同未到期和已到期两种情形,分两次在涉案建设区域内开展巡回审判,并通过专题法治讲座向属地居民传达法律适用规则。案件判决后,轨交工程涉松江段动迁纠纷受案量下降。同时,法院与属地司法所启动“庭所联动”机制,持续推进类案法治宣传和调解。
面对短期内数量急剧攀升的群体性纠纷,松江区人民法院通过快速描摹纠纷画像、精准定位共性个性、以公开巡回审判和示范性裁判传递预期的方法,第一时间为潜在未发纠纷提供较清晰的法律适用规则,统一类案处理标准,有效遏制诉讼增量。同步开展的现场法治讲座、“庭所联动”机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巡回审判工作和示范性裁判的辐射效应,使得前期成果得以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持续传播,促使大量同类型纠纷在诉讼外达成和解。
又如,在一起知识产权纠纷中,某公司作为“W”商标的权利人,认为某经营部在店铺门头、商品标签及商品实物上均使用了含有 “W” 字样的相关标识,构成侵权,故涉诉。松江区人民法院在G60科创云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巡回审判,同时联合区工商联及园区企业代表召开商标保护专题答疑会,针对企业提出的商标注册策略、上游商标授权审查及商标侵权风险排查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解决了企业实操层面的困惑,巡回审判后,案件双方均服判息诉。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护航G60科创走廊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案关系到一些经营主体长久以来形成惯于“蹭热度”“搭便车”并认为“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松江区人民法院选择了辖区内重要的企业聚集地作为巡回审判场所,让众多经营主体近距离亲历司法全过程,提升辖区内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对于减少同类型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司法与行业监管力量深度联动,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生态提供坚实且有力的司法保障。
代表点评
郭淑晴
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巡回审判机制的深化建设,展现了松江区人民法院对司法规范化与治理效能的双重追求。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巡回审判在社区重点纠纷化解、专项特色机制建设、多元化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同时直面审判点建设等现存问题,提出了优化硬件配置、健全安全保障等具体改进方向。尤其是“一街镇一法官”“社区法治达人”培育等机制,通过司法与行政、社区力量的联动,将专业审判与基层调解、普法宣传有机融合,既提升了司法服务的便捷性,又沉淀了法治理念的社会基础。这种“审判+治理”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巡回审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更以司法权威助推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为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作出了积极探索。
周 琪
松江区人大代表,海德名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司法需求是永恒的课题。面对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巡回审判制度承载着将公平正义送到群众“家门口”的重要使命。本次巡回审判白皮书的发布,立足丰富的司法实践,系统梳理了巡回审判工作的运行成效、面临的挑战,并从指导原则、优化审判机制、提升审判效能、深化联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为巡回审判工作提供松江样本。这对于进一步擦亮深化及推广巡回审判这一司法为民的有力帮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巡回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扫码查看《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2024年8月—2025年7月)》全文
来源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
文字:卢李霞
摄影:方君仪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