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600元一支,每年销毁十几支!这家医院为何甘愿“浪费”?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28 17:37:56

在华东医院的药房里,一款单价高达600元、每年因过期需销毁十几支的药品,正静静等待着一次或许永远不会发生的召唤。丹曲林钠——对抗麻醉过程中极端危症“恶性高热”的唯一解药,是患者在生死边缘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可替代的“拆弹专家”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一种由遗传基因缺陷引发的罕见并发症。当患者接触特定麻醉药物时,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会失控释放,引发一系列致命反应:

体温急剧飙升,最高可达44℃以上;肌肉剧烈僵直,如同“石头人”;心、肾、脑等多器官迅速衰竭。

丹曲林钠之所以不可替代,源于其精准的靶向作用:

它能直接抑制肌肉细胞中失控的钙离子释放,从源头终止病情恶化;其他抢救措施(如物理降温、纠正酸中毒)仅能暂时缓解,而它是唯一能“治本”的药物。

尽管MH发生率极低(约1/1万至1/25万),但在年手术量数万台的大型医院中,仍可能遭遇病例。若无丹曲林钠,病死率高达70%—80%;而及时用药可将其降至5%以下。MH一旦发生,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可以说,没有丹曲林钠,患者几乎无法存活。”一位药师表示。

生命至上,责任为先

然而,正是这样一款关键药物,却在很多医院难以常备。它属于典型的“孤儿药”,因使用频率极低导致研发与生产成本高昂。同时,丹曲林钠性质极其“娇气”:

需阴凉避光储存,溶解时必须使用专用注射用水,溶液强碱性,外渗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且溶解后六小时内必须使用。

这一切都使得储备它不仅意味着药品本身的开销,还附带高昂的储存、培训和定期销毁成本。

但在华东医院,这一切“不划算”的投入却被坚决地纳入了日常。作为一家以老年患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华东医院80%以上的手术患者为高龄老人,器官代偿功能较差,一旦发生MH,抢救窗口更为短暂。因此,医院始终常备丹曲林钠,理由清晰而坚定:生命至上、技术底气与责任担当。

“每次销毁过期的丹曲林钠,我们既心疼又欣慰。”一位药师坦言,“心疼的是药品的成本,欣慰的是这一年依旧没有患者用上它——这意味着无人触发这场危机。但我们深知,它必须时刻待命。”

不为“划算”,只为“值得”。在这片无声的药柜中,贮存的不仅是一支支药品,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记者:郁婷苈

编辑:叶苹

资料:华东医院药剂科

图片: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