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铃动千年——铃铛文化收藏展”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GM车库美术馆开幕。
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阵阵驼铃声,演奏着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颂歌;响彻千年茶马古道上清脆悠扬的马铃声,鸣响着古代我国西南各民族友好交往的乐曲;深山密林寺庙檐角上的悠悠风铃声,指引着人们走向那曲径通幽处……本次展览汇集了从古至今的千余件中外铃铛珍品,系统呈现了铃铛作为礼器、乐器、实用器的完整演变历程。
收藏家叶坚华被誉为“中国铃铛收藏、研究、传播第一人”。叶坚华介绍,他收藏的第一个铃铛,是30多年前参观费城独立战争纪念馆时买下的美国独立钟仿制纪念铃铛。从此,他决定搜集铃铛作为旅游纪念品,每到一处必寻寻觅觅。目前,他已经收藏铃铛5000余个,形成20余个系列。
在叶坚华看来,铃铛蕴含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每一个铃铛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本次展览的第一个展柜内,陈列了一枚刻有“满洲新京女子学校纪念”的铃铛。这枚铃铛是他上世纪90年代出差哈尔滨,在地摊市场上发现的。“这是伪满洲国时期学校的课间铃。”叶坚华表示,“这枚铃铛作为日本侵华的见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展出,具有特殊的意义。”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是推动民间收藏活化利用的一次重要实践,充分展现了民间力量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赓续城市文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和展示铃铛文化,不仅让收藏在民间的文物“活”起来,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0月上旬。